第6章(2 / 2)

这是先帝密旨,几乎是与先帝驾崩的消息同时传到北地,让他知晓的。

杨昪将卷轴徐徐展开,那被他看过无数次,已经烂熟于心的文字便在他眼前展现。

是皇兄的字迹,但有些凌乱,看得出来,当初皇兄写下这道旨意时,已经病入膏肓,连笔都拿不稳了。

那时朝政就已经被太后把持了……皇兄趁着她不注意,偷偷写下这封密旨,再盖上印玺,又随旨附了一道密函,让心腹不远千里送到他的手中。

密旨只是让他名正言顺地回京。皇兄的真实意图,写在那封密函里。

——朕余日无多,二子年幼,前朝后宫皆由一妇人把持。郑氏阴毒,素有野望,我大魏江山危矣。

皇兄希望他带兵回来,诛杀郑氏。兴许是为了让他甘心做这种事,皇兄甚至让他将依附于郑嘉禾的刘太妃母子一并诛杀,取而代之。

至于皇兄的大儿子杨照,先云贵妃所生,也是前太子,早就因其母妃卷入谋逆案被废太子位,软禁到王府去了。

……杨昪还记得自己当时看到密函的那一霎那,心中震惊又难言的心情。

六年前,还是太子的先帝大婚娶妻,是他亲自将她从郑家府宅接出,送入东宫……后来,全长安城都在传,太子与太子妃感情和睦、举案齐眉。

三年前先帝登基,他看到她登上后位,华贵雍容……杨昪自知长安已无他容身之处,因此向先帝奏请离京,远赴边关,三年未归。

远离长安城权势漩涡的杨昪,竟不知何时,皇兄与她,已发展到如此境地。

现在,皇兄死了。

杨昪看着密旨上凌乱潦草的字迹,想到了昨日茶馆之中,年轻太后的纤细身影。

她端庄、优雅,行事之间,其实与多年前已经很不一样了。

可她到底还记得他,并将他送予她的雪球一直养在身边。

她是因雪球的事伤心过度才未见他。

她将他们儿时的情谊看得这样重……

然而,真的是这样吗?

杨昪一把抓住桌上的明黄密旨,攥在掌心,揉成了一团。

……

第二天便是太后设宴为秦王接风洗尘的日子。

杨昪上午去了太庙拜见先帝牌位,午时回府休整换衣,下午才带着亲随去往宫城。

杨昪在宫门处翻身下马,取下腰间佩剑,将其交给身后随从,而后带着几名部下亲随,与前来迎他的宦官薛荣进入宫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