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明面上发出了两条军令……可实际上,他发出的是三条。
这第三条军令,除了当事人与策划人,身在曹营的其他文臣、武将,没有一人知道。
因此,被“委以重任”的贾诩,只能默默咽下这个从天而降的大麻烦,唉声叹气,以一种复杂至极的心情,迎接另外两个麻烦的代名词。
久未领兵的吕布坐在高头骏马上,勇武之态丝毫不减当年:“拔营。”
在他身后一个马头的位置,陈宫面无表情,活似一个兵佣。
第162章 乌桓(中)
并州牧高干原为袁绍旧部, 袁尚兵败后方投降曹操。如今投降还未满一年,听闻曹操发兵乌桓, 高干立即叛变, 劫持了上党的太守,发兵壶关,密谋邺城。
然而高干颇为倒霉,他才刚整了些小动作,就被荀 之兄 监军校尉荀衍察觉,把混入城中的细作与城外一小支突袭部队全部杀了。
本以为能出其不意拿下邺城的高干听到消息, 险些口喷三升鲜血。他忿声大喊:
“这怎么可能!荀休若(荀衍)如何知晓我的计谋!”
狂怒之下,他突然察觉到了关窍, “荀谌呢!荀谌在哪!”
荀谌与他同为袁绍旧部,在袁绍死后,曾多次婉劝文臣武将效忠幼主,勿要投降曹操。高干因为这件事,认为荀谌此人虽然才华不如他的几位兄长, 但是忠心不二,值得拉拢。所以在假意投降曹操之际, 高干竭力劝说荀谌假降,保住荀谌的性命, 并把荀谌留在自己身边,予以器重。
而今消息走漏,还是被荀氏的人察觉,高干哪怕再不相信, 也不得不第一个疑心到荀谌身上。
“来人!缚荀谌来见我!”
高干再怎么气急败坏,也无济于事。
完成第二次“无间道”的荀谌,早在几个时辰前就拿了符传出城,优哉游哉地跑路了。
高干没法,只得率领众兵退守壶关。然而不等他做好万全的准备,不知从那冒出的两队军马从两方包抄,丝毫不给他喘息的机会,打得他怀疑人生。
“这是曹军?!领军者何人!”
听了他的喝问,斥候战战兢兢地哆嗦道:
“是曹营中的骁将 折冲将军乐进与破虏将军李典,还、还有……”
光听到乐进、李典的名字,高干便已两眼发黑,又听斥候话中似有未尽之意,他顿时升出一股不妙的预感:
“还有什么?”
斥候埋首道:“东面的曹军是由乐进、李典所领……西面的,根据报信……为首之人乃是吕布……”
“吕布?!他还没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