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我最讨厌的不是这高温,是蚊子qwq
第91章 九十一本书
何果至在何府待的这些天过于悠哉, 悠哉到何果至差点忘记他为了什么而来大明。
传教。
何果至确实是佛郎机人,而他最初来大明的目的正如上面所说很简单明了,就是怀揣着伟大的理想而远征东方,试图用自己大无畏的情怀感化东方这片土地。
他的第一步与他之前的无数同伴一样,死在语言上。
佛郎机是一个统称,其实是两个国度,不过这对大明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传教士无法用语言与百姓沟通, 意味着他们自然不能合理有效地进行感化。何果至在察觉到这一点后,迅速找了广东的当地人教自己说话, 并给自己起了一个名字以便贴合大明的习惯。
“何”这个姓氏是他随手拈来的,“果”字是因为他喜欢大明的蔬果,至则是继续随手在书里面翻出来的,这三个字组合起来不算好听, 可何果至也无所谓。
这毕竟不是他的真名。
何果至是一个有毅力的人,但凡敢远离国土来传教的人,哪一个不是性情坚毅之辈?
他花了小半年的时间学会了大部分的通用词汇, 而后凭借着在广州所换的银票钱财,北上往京师而来。
至于为什么要赶往京师……倒是因为何果至比寻常的传教士多了一点脑子,在这半年的时间内不仅速成了官话,还勉强补了补大明的风土人情。
何果至意识到要在大明推广天主教,或许与普通的百姓打交道是没有用的,因为大明情况如此, 很难自下而上的感化……一旦官家把这天主教列入不允许传教的范围内, 他们在大明的势力就会彻底遭受打击。
何果至在广州的时候并非没有尝试过, 可屡屡碰壁让他意识到普通的百姓不会主动接触他们。因着大明对西洋人还是残留一种刻板的偏见……譬如贫穷落后?
还有野蛮凶残。
何果至心酸看着自己金色柔顺的头发,说实在的,在家乡可从未有人如此排斥过他这头发。
然何果至的想法是有预见性的,更是比他的同伴更为靠谱……若是从一开始就彻底批判本土的风情,那百姓怎么可能会主动接触?
这或许便是之前传教士屡战屡败的缘由。
最初包括现在进入大明的传教士都认为,一旦信奉天主教,便要彻底改换他们的服装,替换他们的语言,彻头彻尾地融入到他们的文化中去……那对大明的百姓而言怎么可能?
百姓单单因为信教就要彻底改头换面,这无异于是传教士自己封杀了自己所有的可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何尝不是这些传教士带着高高在上的目光?
何果至的行动力强大,一旦意识到这点便迅速赶到了京城,可终究陷入第二步的困境 他该如何打开局面?
来大明传教的教徒不知几何,到底有哪一次是彻底成功过的?
何果至搜索了自己的记忆,貌似是真的没有。
这或许是大明一直吸引着这么多西洋传教士前仆后继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