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1 / 2)

排行第四的暄王无功无过,但有掌管后宫的淑妃在后头撑着,又有显赫妻族帮扶,后势不可小觑;

五皇子萧暻刚及冠,行事低调,也得了不少投诚。

剩下皆是年岁尚小的皇子。

反观排行第二的萧昱。母族是戍西大将军,妻族是国子监司业——他竟未替秦明远求个恩典,秦明远原来是位六品司业,现在依然是六品司业。看起来竟似完全不在乎文人岳丈。

可他成亲这几年,确实跟王妃秦妍书琴瑟和鸣,对秦明远的年礼节礼也是丝毫不落。

再加上两年前,他在潞州一事上所出之力……

一来二去,在西边待了几年的萧昱竟也在朝堂赢得一票文官的支持。

即便他跑到峸州溜达了两年。

如此一来,朝堂上竟隐隐分成两个派系,萧昱与萧暄之争日益白热化。

这种情况,明昭帝不可能不知。他却隔三岔五召见萧昱长子,意在何处,昭然若揭。

原本稳坐后宫的淑妃急了。

一急,就容易走错棋。

明昭二十一年冬,明昭帝所居住的海清殿走水。所幸发现及时,并未有人员伤亡。明昭帝罚了掌管后宫诸事的淑妃,将她手上一应事务捋下去,转交给惠妃,年前新晋妃位的陈菲娉协理。

明昭二十二年春,京城的雪还未化,就有人撞死在大理寺大门前,只留下一纸血书——状告皇四子私挖铁矿、偷铸兵器,甚至为了不走漏风声,生生屠尽矿山周边十一村村民。县镇州府上下官员不是暴毙就是被收买。

朝廷上下无人得知。

或者说,知道的人,并不会说。

明昭帝震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