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衡明智地保持了沉默,任由沈氏开始张罗。
收到左刺史的信不久,连州的秀女便到了京城。
眼下和京城离得近的几个州的秀女都到京城了,很是热闹了一番。内务府,礼部都忙活了起来。
京城本地的秀女有地理优势,早就打听清楚了选秀的一应流程以及注意事项。理论上来说,每家若是有适龄闺女,都要进宫选秀,落选后才能出宫自行婚配。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好些心疼闺女的人家都赶在选秀前为自己的闺女定下亲事,这样就能避开选秀。
像沈氏兄弟,前两个月相继完婚,虞衡还连着做了两回傧相来着。
当然,也有特殊的。像秦溶月,在宫里住了几年,太后拿她当亲孙女看待,颇为心疼她,便向景隆帝要了道恩典,免了她的选秀,还说若是秦家为她选了良配,景隆帝可以当个媒人赐个婚,也是给新人的恩典。
当然,这是特例,大多数人是没有这个恩典的,都得走流程参加选秀。
虞衡还关注了一下左刺史那两个女儿的落脚处,打算这些天坚决不与对方有什么来往,免得闹出什么不好的传闻。
不过,让虞衡感到奇怪的是,砚竹打听回来后,还对虞衡提到了其他人,说是他在查左家两位姑娘的落脚处时,正巧碰见了明王府的人。说来也巧,砚竹有个相熟的人就在明王府当差,是明王妃陪嫁管事的儿子,说是看上了明王妃身边的一位丫鬟,还趁丫鬟出来为明王妃买点心时指给砚竹看过。
结果砚竹这回去打听各地秀女的落脚处时,正巧见了明王妃身边那丫鬟从一间院子出来,再一打听,巧了,这院子正是左刺史两个女儿落脚的地方。
虞衡不由眯了眯眼,左刺史人脉还挺广?
第58章 三合一
选秀这道浑水, 虞衡也不想多趟,弄明白左家姐妹的落脚点后,虞衡就把这事儿抛在了脑后, 平常也不过只留意不往那头去罢了。至于左刺史和明王之间的关系, 涉及到皇子的事,确实有那么一点敏感, 虞衡对这些完全没有兴趣。
什么阴谋诡计权谋算计, 哪有搞生产来得妙?更何况,虞衡这个外人也看得分明,太子地位牢不可破,齐王虽然受宠,但一则身子不大好, 二则有樨兰血脉, 单凭樨兰人当年想借淑妃之手给景隆帝下药便知道景隆帝肯定不会对樨兰人有什么好印象。
事实上,景隆帝没有迁怒齐王, 还对他一直颇为宠爱, 都能算个小奇迹了。要知道皇帝最擅长的就是迁怒,某些帝王更是干啥啥不行,迁怒第一名。如景隆帝这般冷静自持的帝王才是少数,
也正是因为如此, 虞衡才觉得私下搞小动作的皇子和官员特傻缺。景隆帝精明成这样,目前也没有暮年帝王的昏聩之举, 你们这么搞事情,怕是嫌自己活得太长吧?
对于这一点,虞启昌最初就告诫过虞衡,“咱们家以军功起家,本就招人眼。若是再掺和进皇子们的事情中, 那便是祸家的根本。如今我们父子三人一文二武,皆受陛下信任,可别被旁人几碗迷魂汤灌下去就不知自己姓甚名谁,晕乎乎地跟着他们干了些犯忌讳的事。凭咱们家的恩典荣宠,做个忠于君上的直臣,也净够了,莫要再贪那些虚幻的功劳。”
虞衡深以为然,一直走的就是脚踏实地干实事的路线,不结党营私,闲暇时也不过与萧蕴展平旌等人聚一聚,只谈趣事,不涉及朝政敏感之事,低调得很。
也正是因为这个,先前景隆帝要给虞衡封侯时,御史跳出来都没找出虞衡的错处来。
虞衡也觉得自己这段时间同明王的接触多了点,后来再去藏书阁时,都是提前打探清楚了明王在王府,并未进宫的消息后,再进宫去归整藏书阁的古籍旧物。
明王似乎也察觉到了虞衡在躲着他,也未再出现,倒是让虞衡过了一段舒心的日子。
及至选秀开始,虞衡为了避嫌不再进宫,只等这事儿过了后再去藏书阁干活。
景隆帝知道后,还取笑了虞衡一通,“你倒是谨慎,哪里就要如此,藏书阁和秀女所住的储秀宫离着十万八千里,路都不通,有什么可避嫌的?”
虞衡心说谁知道这里头会有什么变故呢,万一自己一不小心就牵扯进了宫闱秘事之中呢?后世宫斗剧层出不穷,虞衡也或多或少被影响了一点儿,虽然未曾见过诸位娘娘,但念及当年淑妃旧事,虞衡还是觉得后宫之水浑不见底,不是他这等直男能够掺和的,以防万一,还是避开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