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页(1 / 2)

逆袭成男神 瑟嫣 2449 字 3天前

而用完膳后,季言之便上了龙撵,往金銮殿而去。巧合的是,慈安太后、慈禧太后恰好也是这个时候坐着凤撵出了长春宫、储秀宫,与坐着龙撵的季言之几乎一前一后的抵达金銮殿。

早朝时,大臣必须午夜起床,穿越半个京城前往午门。凌晨3点,大臣到达午门外等候。当午门城楼上的鼓敲响时,大臣就要排好队伍。到凌晨5点,皇帝起床的时候,左右钟声响起,宫门正式开启。

宫门正式开启之后,百官依次进入,过金水桥在广场整队。官员中若有咳嗽、吐痰或步履不稳重的都会被负责纠察的御史记录下来,听候处理。

通常,皇帝驾临太和门或者太和殿,百官行一跪三叩头礼。四品以上的官员才有机会与皇上对话,大臣向皇帝报告政务,皇帝则提出问题或者做出答复。

咸丰病危之前,恐新帝年幼不能压制拥有垂帘听政之权的两宫太后,便特定钦命了顾命八大臣。可由于咸丰帝有意杀母留子的意向被坑爹的儿子告诉了慈禧太后,导致慈禧太后一不做二不休提前结果了咸丰帝。

不过时也命也,彼时坑了亲爹性命的爱新觉罗·载淳正处于惶恐状态,或许是为了‘怜惜’他吧,在爱新觉罗·载淳魂不守舍的时候,以载垣为首的顾命八大臣和两宫太后联合恭亲王爱新觉罗·奕欣对掐了起来。

公元1861年11月,略胜一筹的慈禧太后下令将载垣、端华、肃顺等革职拿问。11月13日又接连发出上谕,授恭亲王奕欣为议政王、在军机处行走、宗人府宗令,大学士桂良、户部尚书沈兆霖、户部右侍郎宝鋆、户部左侍郎文祥在军机大臣上行走,鸿胪寺少卿曹毓英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随后,慈禧太后等迅速捕杀了载垣、端华、肃顺,其余五大臣革职治罪,将载垣等人拟定的皇帝年号“祺祥”改为“同治”。

说老实话,季言之十分不喜欢‘同治’这个年号。所谓同治,不过是明指新帝年幼,由两宫太后共同治理天下罢了。说白了,算是把爱新觉罗·载淳傀儡皇帝的一生拉开了序幕。

不过还是那句话,季言之来的时间段和上一世一样,还是那么的‘恰到好处’,早不早晚不晚的,内忧外患先不提,但是紫禁城的局势,真的不怎样。即便慈禧已经神不知鬼不觉的吃下虚弱药丸,季言之还是要好好思索一下破局之道。

第65章 清穿之风雨同治(03)

季言之率先坐在了龙椅上, 龙椅左右各加了一方小凳子, 前方珠帘垂下, 稍微起了点遮掩作用。

然而季言之觉得这根本没什么卵用,堂上站着的文臣武将眼睛瞎不瞎先别提, 总之他就不喜欢被人‘左右夹击’,不说一举一动, 稍微有点儿不符合他熊孩子身份的表情动作言语流露出来, 都会引来两宫太后的侧目。

而且最最最关键的是, 两位他都要叫皇额娘,如果只叫皇额娘,不带封号的话。你说谁会先回答。

季言之穿着龙靴的小短腿开始晃荡起来。

两宫太后不分先后的分别在龙椅左右两端的凳子上落了座。

没有闲话家常,而是由慈安太后隔珠帘看着满朝文武开口道:“众卿有何要事奏禀。”

“回母后皇太后, 奴才有要事奏禀。”

兵部侍郎兼镶黄旗汉军都统叶赫那拉·瑞麟率先出列,开始说起了太平军四处作乱的事情。

季言之没有吭声, 一来他年龄小, 现阶段只适合听少说话;二来没什么必要说的。反正清政府对于白莲教、太平军、红花会什么的, 态度历来都是以剿为主。

只不过在听到有大臣提议‘借师助剿’的时候, 再也憋不住了。

“皇阿玛给朕留下的大清兵强马壮, 何须外寇帮助。”

季言之鼓着腮帮子, 将坚持已见发挥到了极致。当然熊孩子的语气还是熊熊的,反正那副舍老子其谁以外,外人不可比的气势都让提议的大臣以及其他文武大臣们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难道跟小皇帝讲现在的八旗子弟已经糜烂,不堪一击,再也不复当初‘八旗不满万, 满万不可敌’的说法了吗。

先不说他们说的,小皇帝听不听得懂的问题,就算能够听懂,他们也不好意思讲,所以这一刻沉默是金是最妥当不过的。

季言之小嘴继续巴拉巴拉:“……反正朕不同意,那些个红毛金毛番子长得可丑啦!找他们做朋友的话,朕怕你们和朕一样夜里吓得睡不着觉。朕身为体恤臣子的好皇帝,可不能让朕的臣子们都遭遇这样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