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2章(1 / 2)

他到了襄城之后,一连查了四个大的粮仓。

正如庄王密报的那样,官府的大粮仓全部都是空的。

有了证据,魏公公第一件事就是带着侍卫冲到了知府家里,拿住了知府,当场处死了一名封疆大吏。

原本,太监是没有这等权力的,但圣旨让魏公公如皇帝亲临。

“所有官员都拿下!知府已经就地处决,咱们一笔笔再算账!”魏公公道。

他这一招非常高明。

接下来,官员们都不抵抗了,一个个束手就擒。

魏公公杀了知府,也就是襄城最高官,等于告诉其他官员:“脏水往这里泼,死人不会开口了,你们的过错都有人背,给我老老实实就范。”

再敢反抗,下场就是死,就是第二个背黑锅的。

官员们都是精明人,导致襄城虽然人心惶惶,却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动乱,所有的官员都喊冤枉,都喊自己逼不得已。

第788章 薛湄黄雀在后

今年楚国风调雨顺。

然而,位于西北边的襄城一带,却发生了干旱。

干旱不算特别严重,但小麦收成降了三分之二。

这次的干旱,属于人祸。

五年前的时候,襄城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干旱,朝廷拨粮赈灾。

灾情之后,为了解决此事,朝臣们想了办法,让襄城修建水渠,到了干旱时节能调控麦田里。

在西北的襄城修建水渠,花费巨大,而且工程艰难。

建弘帝为了百姓能免受天灾,还是咬牙,从国库里出了这笔钱。

这笔钱到了襄城,官员们并没有依照朝廷要求去修建水渠,而是一层层盘剥。他们从上到下,都拿到了好处。

就连朝廷监工的人,他们都收买了。

水渠做的是面子工程,实则从来没修过。

官员们想的是:“等下次天灾的时候,我或许已经不在此地为官,关我何事?”

有人不想同流合污,可自己身家性命与家人都在此地。若不是心智真的坚定,很快就会被拉着一起沉沦。

就这样,襄城上上下下吃得满嘴流油,分掉了修建水渠的钱。而水渠那边,始终没有动工,只是做做样子。

上苍也一直很照顾襄城,这些年没有再发生干旱,直到今年。

今年干旱,粮食的收成大量减少,襄城的官员们慌了。

如果上报朝廷,他们都要吃挂落,从上到下丢官罢职,甚至可能会丢命;如果不上报,今年的征粮怎么办,百姓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