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又是凭空污蔑了。
颜盈哪里丑了。真丑,朱见深就不会懂人事儿后,将颜盈往自己碗里衔。
讲真,朱见深说的是真话,和颜盈对比起来,姿色只是小家碧玉,胜在稳重端庄的吴氏可不是丑女,可不是不堪入目吗?
至于会不会吓得阳痿,从此不举,不好意思,清心寡欲丹吃着,还真就有那么一点点那啥味道。
第268章 万贵妃传(07)
只是有亿点点而已。
量谁吃惯了山珍海味,遇到连清粥小菜都称不上的杂粮窝窝头,可不得说有多想起就有多嫌弃吗?
嗯,在世上只有他贞姐好的朱见深眼中,吴氏或许连杂粮窝窝头都算不上。杂粮窝窝头,饿的时候好歹能够充饥,讲真,吴氏真的让朱见深连下嘴的欲望都没有。
不全赖清心寡欲丹。
此次朝会,又是朱见深大获全胜。
朱见深高高兴兴的下了早朝,也不处理政务(反正有阁老代劳),直奔坤宁宫,开始了新一轮的腻腻歪歪。
其实朱见深刚刚登基的这一年,也就是成化元年,满风调雨顺的,偶尔出出旱灾洪涝什么的,范围也小。至于匪患,那是明朝中期土地兼并、赋役苛重造成的。
再加上明朝后期,恰好碰到小冰川时代降临,那才真的是天灾不断。像崇祯年间,一年下来全国各地大大小小陆陆续续发生了百来起灾难。
平均每三天就有一起,像地震——地龙翻身什么的,基本上每天都来,再加上明朝末年贪官污吏当道,崇祯这个皇帝虽然勤政,但他生性多疑,在用人上太过于反复无常。
种种天灾人祸下,不怪乎崇祯成了亡国之君。
扯远了,总之发生旱灾导致一方土地颗粒无收,赈灾还是很好处理的。调拨附近城镇粮食,就近救济灾民就成。真正麻烦的是土地兼并,以及赋税严苛。
苛捐杂税的说法从来不是假的。商人豪富,按理说天下财富有七层集中在商人手中。可稀奇的是,明朝商人地位低,常常依附在所谓的名门世家手中。或者名门世家的下人奴才直接经商,赚取金银供养主人。
对于这,只能循环渐进。
老实讲,这并不容易。朱见深呢,相较明朝的其他皇帝来讲,还算比较合格,但是吧,并不适合做改革。主要是颜盈来得太晚了,当然,如果颜盈不来这么晚的话。
她肯定不会选择朱见深的,哪怕朱见深对她有深深的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