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页(1 / 2)

“这几件事情没办好,也有你们各自权限的问题,今天我们就要把这些事商量出个对策来,否则明年我们的日子也不会好过!”赵柽看几个人都老实了,悠悠地说道。

“是,全凭二爷吩咐!”

“你们都过来吧!”赵府吩咐见喜将地舆图放到桌子上展开,叫三个人靠近一些。

“你们看,白水河从我们的庄子间穿过,如果利用的好就能灌溉我们这片农田,解除天旱之忧!”

“二爷,可是这条河水深不过两尺,水面不到十丈,水量太小,要灌溉几万亩地恐怕不行!”二管事摇摇头说道。

“所以我们要修一条水坝,把水存起来,我问过庄子里的老人,他们说多年前在这里曾经修过水坝蓄水,我也到那里仔细察看过,旧址还在,如果水坝建好,可以形成两百多亩的水面,应该够了,我们还可以利用水面养鱼养鸭,增加收入!”

“二爷,如果修建水坝,我们需要大量的人手,可现在上那里去招募啊?”三管事郑寿又问道。

“这个我也想过了,两个庄子有丁千余口,现在很多人都没有事情做,只要我们出的价钱合适,我想他们会干的,并且我们还可以预付他们一个月的工钱,既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也解决了我们的难题!”这个主意正是后世常用的以工代赈的变种,双方都能得利。

“嗯,二爷这个主意好,我们修起了水坝,疏通了水渠,过去的下等田都能变成旱涝保收的上等田,那时赶他们都不会走,而且还能招揽来更多的人!”大管事捋着胡子赞许地说道。

第三十七章 一掷千金

赵柽紧接着有讲了自己的下一步计划,他要沿着干渠修筑一横一纵两条大路,架两座桥,和官道连接起来,然后在大路边选择地势较高的地方修建四个新村落,让所有的佃户迁入。

“二爷,为什么要修路迁居,现在佃户们住的地方还能凑合,路也能将就着走!”大管事郑福看着王爷疑惑地问道。

“我说过眼光要放远一点,不要只看脚尖上的一点,我们是要做大事的,路修好了,我们种出来的东西才方便运出去,需要的东西运进来,我们不但要修路,还要在汴河边上修码头,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吗!”赵柽解释道,“修新村,也是同样的道理,佃户们住的地方,除了一部分是租用主家的,还有一部分都是自己在空地上建的,不是年久失修,就是透风漏雨,如果让你住在这样的地方,你会安心的呆下去吗?”

“二爷一说,我就明白了,我们是要种好梧桐树招来金凤凰!”二管事郑禄恍然道。

“二爷,咱们铺路修桥,建水坝,疏通干渠要花不少钱的!”大管事郑福咂咂牙花子说道。

“该花的钱一定要花,不要心疼!”赵柽笑笑说,“而且我们既然要干,就要干好,对这些事情我不懂,还要你们多操心,但是标准不能低。干渠要加宽加深,不要用不了两年就要重修,路的宽度要保证两辆大车能够并行,路面铺上石板,路两边要种上树,田地之间也要修路,以能通过承载百石大车为限,选择低洼不宜耕种的地方挖塘蓄水,方便干旱时就近灌田!”

几个人都听的张目结舌,王爷一出手就是大手笔啊,可接下来的话更让他们吃惊,“新村我打算建在这里、这里、还有这里,既方便村民下田种地,也便于村落之间的往返!”赵柽在图上点了点说道:“每个村子要能住下五百户人,布局要合理,方便出入,每户住房至少要能住下一家六口人,二十户要有一口共用的水井……先就这些吧,我们下来再商量细节!”

“二爷,如果我们修路建村一是可能人手不够,二是怕耽误了农时啊!”郑禄暗自计算了一下说道。

“呵呵,这个咱们可以按照轻重缓急开工,农时不能耽误,咱们就先修水坝,疏通水渠,建新村可以缓一下,待夏收以后再动工,但是你们可以把这个消息偷偷放出去!”赵柽轻笑着说道。

“是,就按二爷的吩咐办!”郑禄看看王爷脸上带着丝狡黠的笑意,立刻心领神会,暗叹王爷真是人小鬼大。

“现在,我们当前必须做好两件事:二管事你辛苦点,马上找懂得水利,筑路技术的行家,进行测算,看看需要多少人,多少工,多长时间可以做完,同时采购工具材料,在开工前完成这些工作,不要耽误;大管事的你明天带人分别去各个村子招人,一定要和气,带着现钱,谁报名马上登记预支工钱,这点绝不能含糊!”

“是!”“是,我们马上就安排人手去办!”两个人点头答应道。

“二爷,我还有个问题请您示下,咱们预支给他们多少工钱?”郑福问道。

“一家人过个年,度过春荒得需要多少钱?”赵柽反问道。

“每月三贯钱足够!”郑福算了下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