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之所以能够在黑山白水之间崛起,很大程度上就是依靠了李成梁留下的这些家丁底子,才让他能够在短短几年内就一统满人各部。
史书上说的所谓十七副铠甲骑兵,那根本就是扯淡的事情,就是满清那些记录者在给自己的脸上贴金而已。
但凡是有脑子的人都可以想象一下,十七个人起对抗数百人,大家的战斗力和战斗意志都一样,那么人少的一方肯定是不行的。
要知道,当时的努尔哈赤身边,就那么几个人跟着他。
要是没有其他的一些依仗,他压根就活不下来的。
哦,对了,努尔哈赤可是李成梁的干儿子,并且努尔哈赤的母亲和李成梁还有一腿来着。
当然,这不是正史,而是所谓的野史记载。
可问题是,满清立国之后各种文字狱,再加上大肆的篡改一些历史什么的情况下,反而是野史可能更靠谱一些。
而满清官方的记录,就要可信度变得很低了。
毕竟在当时中原被满清所统治,想怎么记录那些史官儿们还不得听从主子的吗。
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情了。
家丁,在明末时期,可以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但是,成也家丁败也家丁。
家丁毕竟算是死人的武装力量,虽然他们的战斗力很强,但他们所效忠的可不是大明朝廷,而是供养他们的私人将领。
这样一来,如果将领们有私心的话,这些家丁当然在战斗中也就不会出全力了。甚至他们压根连战斗都不愿意参加。
在这样的情况下,仅仅凭借那些被克扣军饷,饿着肚子上战场的大名士兵显然是不太现实的事情。
连吃都吃不饱,那些士兵还怎么战斗呢。
甚至有的大明军队,连武器都是不齐全的。
其中的原因很简单,武器都被将领们私底下贩卖掉换银子去了。
那么,这样的军队一旦上了战场,顶多就是发下几根木枪,但他们怎么和精壮的八旗兵作战呢。
所以啊,大明如今被后金压着打,一点也不足为奇的。
对于这一点内情,孙传庭明白,曾经的辽东总督杨凤仪也明白,甚至就连地位不高的吴三桂也明白。
但在大明如今这样一个环境的官场中,他们又能改变什么呢?
他们什么都改变不了。
如果他们想要去改变这个风气,必定会触动一个庞大群体的利益。
到时候,肯定会惹来杀身之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