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咧!”大胡子翻身便起,在还未布置妥当的营地中大吼,没过多久就将马匪召集到了一块。
严禁走到了众人面前,向士卒们从左向右扫视。他的目光中呈现一张张或焦虑、或不安的种种面庞。他清了清喉咙,大声的向众人说道:“弟兄们,我知道你们都很疑惑!疑惑我们这一路为什么只是杀人,而不抢劫!你们心中不明白!不安定!可依旧没有人向我质问!问我为什么要这么做!你们不问的原因是因为信任我!在这里,严某深感欣慰!”
说到这,严禁看到众人还是静悄悄的,心中稍安,继续说道:“我们在栎阳,吃不上饱饭,也没有军粮。之所以被逼得跟匪类一般,也是因为这该死的战争!我让大家走上了一条不归路,这条路再也没有回头的余地了!”
话说到这,有人按耐不住,大声吼道:“说这么多干什么?头儿!我们早将命教给你了!你要我们干什么就干什么!”
群情激烈,一起鼓噪大喊起来。严禁仰头哈哈大笑,握拳怒喝道:“是我严禁不够气派!我告诉你们,我们现在做的事情是造反杀王!你们敢吗?”
“有何不敢?”
“杀就杀!”
“谁是王?秦王?塞王?不管是谁,我们听头的!”
没有想像中的阻碍,下面弟兄的反应让严禁忍不住热泪盈眶,他厉声大喝道:“我在!你们在!你们不在!我不苟活!这一次就让我们干一番大事!”
第二百八十六章 乱局
这天夜里,咸阳城弥漫出一种莫名其妙的躁动和不安。
不知道从哪传出的谣言,没过多久就传遍了整个咸阳城。市集之间,牌坊之中,有人交头接耳,有人人云亦云。有人说韩信领十万兵再袭函谷关,直奔栎阳。有人说赵国兵出九原,欲从直道奔袭咸阳。也有人说,西边匈奴联合羌人再次攻打陇西。无数的谣言在城中飞传,仿佛刚刚复国的秦国立马要遭到毁灭性的打击。百姓人人自危,有年长的老者说,这是秦王不祭奠先祖的原因,使得祖先发怒,再不佑秦国。
嬴子婴领兵进咸阳已经过了十三天,这十三天里他忙于调遣大军稳定周边形式,还要妥善安置这召集而来的二十万民众。一时之间哪顾得上什么祭祖告天?在有心人眼中,嬴子婴的这种行为就是不守礼节!当年公子重耳漂流十九年终于复国,可是宰了三千牛羊马头用以祭天,还邀请了各国诸侯前来观礼,那典礼是何其巨大?可嬴子婴倒好,既然平定了关中,也不向天下诸侯宣告秦国复立,听说连出使各国的使者都未派,这种行为又怎能让关中百姓满意?
谣言漫天飞,城中人自然人心煌煌。又有人传出,有流寇要挖高陵祖墓,这是要掘秦室根基啊!到了下午,百姓们看见大批身穿重铠,头戴鹰盔的铁剑鹰士离开了咸阳城,这又证实了高陵祖墓被掘的谣言。人群之中的慌乱恐惧是相互感染的,弥漫感染中又无形夸大着这种恐惧和慌乱。素来镇静自若的咸阳城,一夜之间竟陷入了惶惶不安之中。
这一切,嬴子婴和秦国重臣都知之不详,慌乱在黑夜继续弥漫着加重着。
天交四鼓时,政事堂书房依旧烛火通明。嬴子婴一直在羊皮大图前踱步沉思,时而停下来在竹简上写几个字,便又开始踱步。老内侍韩谈将那一鼎炖牛肉已经烧了五次,还是依旧放在书案上。韩谈只是一遍又一遍的重热,绝不去出声打扰他的年轻君主。相反,看见君主沉重的思虑,他白发苍然的老脸上倒是分外安详。秦王博被项羽弑杀在阿房宫,韩谈带着幼主逃离,在咸阳躲躲藏藏了这么久,终于等来嬴子婴归来。见了旧主,韩谈在欣慰的同时也感到不安,以前的日子里,他以为嬴子婴已经战死在函谷关,一心只想扶持幼主,哪知道嬴子婴竟然未死,这是他始料未及的。他心中自觉对不住秦王,可嬴子婴待他一如从前,什么事情都不瞒他,依旧把他当成最亲近的人看待。韩谈愧疚的同时,曾经向嬴子婴进言,不如将秦王博的幼子处置了,可嬴子婴并未答应,他笑道:“孤纵横天下,岂惧一小儿耶?”还让人将秦王博的儿子接进信宫,一如己出般对待。嬴子婴还为他取名为“涉”,涉通赦,其意不言而喻。
城中的谣言和离去的鹰士,嬴子婴都告诉过韩谈,韩谈知道好像是城中的世族作乱,不过是何家作乱,却还未调查清楚。韩谈本还是有些担心的,但看到年轻秦王身上那一股气定神闲的样子,他也由不得心安。久经沧海的韩谈对秦王有一种奇特的感觉,这位年轻人竟然具有和他这样的老人一样的深沉,说话极少,大多时间都在书房翻阅那无穷无尽的竹简,忘记吃饭决然比准时吃饭的次数多。这两年过来,这个忍辱负重终于复国的年轻秦王仿佛脱胎换骨了一般,在他的身上再也看不到以前的浮躁,他那坚毅的脸上刻满了让人安心的厚重!
心中充满了感叹,韩谈将摆在桌案另外一头的竹简小心的捆好。正当他直起腰来的时候,却突然发现屋子里多了一个人,一个满脸灰土的黑衣人。
“司马井,可曾探查清楚?”嬴子婴放下了手中之笔,抬头看着来人问道。
司马井向嬴子婴跪拜道:“谣言是从进城的流民口里传出的,根据内史各地的鹰士暗探传信,不光是咸阳,就连雍城、芷阳、蓝田等地也都有谣言传出!”
嬴子婴脸上骤然严峻,又问:“这些流民从何而来?”
司马井拱手说道:“据臣仔细查探,这些流民大多不是关中之民!有些人是汉中来的,更多的确实从韩、魏之地逃来的!”
嬴子婴听到这话,忍不住皱眉问道:“莫非这些谣言并非城中的世族所造?”
“君上明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