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瞪他:“你走错地方了,从那儿才是出去的路。”
郝风楼茫然四顾,这才发现自己做了蠢事,连忙苦笑道:“微臣万死。”说罢,灰溜溜的从武阁出来。
现在郝风楼急需要消化今日的成果,所以出了武阁之后,走的也不是特别的急,宛如散步一般,漫步在这铜砖琉瓦的攻城之中,慢慢往午门方向出去。
这一次的利益确实是巨大的,一方面稳固住了郝风楼自身的地位,使自己有了一席之地。同时也彻底确定了神武卫,神武卫如今已成为错综复杂的地方,一种是完全保密的状态,即日后类似于特务的组织;而另一方面却又光明正大的拥有造作局和火铳队,其实这两点并不矛盾,造作局可以是神武卫的幌子,打着严禁技术流失的名义,不准任何人靠近,严格恪守神武卫内部的秘密,而火铳队则以保护造作局的名义光明正大的布防。
至于宫中要上报的功劳,这就是神武卫内部的事了,郝风楼必须得把一部分名单递上去,至于礼部那边怎么个赏法,这是他们的事,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而如今在营地那里,将会有许多人得到官身,虽然处在那个地方,官身并不重要,可是对安抚和激励人心却有极大的用处。
这一战之后,再无人敢小视自己了。
郝风楼抬眸,宫城像镀了一层金黄,此时已过了内五龙桥,远处几个太监正佝偻着身子为宫中做最后的扫除。
呼了一口气,郝风楼满怀着期待,出午门,扬长而去。
宫中……
朱棣眯着眼,露出冷峻之色,手中的火铳已放入了匣中,他挥了挥手,一个精瘦的太监默然而出,拜倒在地。
朱棣有节奏地敲打案牍,一字一句的道:“李景隆这些人,今日有何异常?”
“回陛下的话……”
太监细声细语地做着禀报。
第一百九十九章:远征
一份名单递到了礼部,无非是制造火铳而受赏的人员,不过这种事,工部核查不到,礼部对此事又是无能为力,既然不能核实,郝风楼自然也不客气,但凡是能添加进名册的尽都添加进去。
营地那里的人都是些苦哈哈,趁着这个机会给他们一个出身,却也不错。
只是郝风楼很快就见识到了朝廷的小气,恩旨出来,看上去确实光鲜,火铳队尽都是亲军力士编制,其他匠人则给了个良匠的名义,至于这良匠是什么意思,郝风楼总是揣摩不明白,可是再一深思,差点没把自己噎死。
好险,按照大明朝的规矩,你做工做得好就该编为匠户,这就好像小明扫的一手好地,领导决定让小明扫一辈子的地一样,这些匠人大多都是逃户,好不容易出了虎口,若是再编回匠户去,多半所有匠人非要求死不可。
而礼部那边似乎也深谙里头的由头,没有点破,索性就来了个含糊其辞,估摸着也是怕郝风楼去闹,眼不见为净,大家相安无事即好。
至于受益最大的自然是郝三了,郝三在名单之中,礼部敕了个监造,这监造是个不入流的小官,可是有了官身自是不同。火铳队那边升了五个百户,至于总旗、小旗却没有点明,显然五十个人手,五个百户已是恩赐,若是再追加上去,礼部的大人们觉得对不起自己的俸禄。
不管如何,这是好事。
营地那边洋溢着喜悦的气氛,恰好东华门那儿的平安钱收了来,有了不少的盈余,刀剑的买卖还算不错,每月卖一百口宝刀,已让这刀成为了奢侈品,有了银子,郝风楼也不吝啬,拨出三千两分发下去。
万事开头难,匠人们如今动力十足,自然全力开工,总计分为两拨,一批负责修建新的高炉、锻造钢铁、木具、火铳、修建房屋,另一拨轮替着休息,休息的同时继续对工艺进行改良。
改良自然不易,可是集思广益,大家尝到了其中滋味,慢慢的也有了经验和心得,老匠们经验丰富,年轻的总有奇思妙想,凑在一起偶尔会有争议,可是闹一闹也就好了。
一切都按部就班,营地依旧大力招募人手,五军都督府那边有人亲自取了一批火铳去,对这火铳赞不绝口,那奉命前来押运的武官眉开眼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