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缓缓道:“围了书院的可是郝风楼吗?”
解缙道:“正是。”
朱棣叹口气道:“清官难断家务事,生员和亲军在朕看来就如同手心手背都是肉,都是朕的左膀右臂,要朕舍弃哪一个,都难免不妥当。还有那个朱昌,处罚确实重了,可是既然已有明旨,朝令夕改,也是不妥。这件事,朕要再思量思量。你们也不能闲着,要约束各衙,令他们想办法尽力安抚,不可再令事态扩大。”
朱棣打算再观望一下,这显然和朱棣平时的性子不符,其实越是做了天子,朱棣反而越的手脚像是被人绑住,就如今日这件事,确实让人为难。
陛下的态度倒是没有出乎解缙等人的预料之外,解缙没有多说什么,只是道:“微臣遵旨。”随即告退出去。
阁中留下了朱棣和朱高炽,朱棣淡淡道:“太子,你怎么看?”
朱高炽道:“儿臣在想,不如将所有的罪过都推到儿臣头上,这旨意本就是儿臣下的,大不了让儿臣成这众矢之的,父皇出来指责儿臣胡闹,再收回成命,如此一来岂不是好?”
朱棣深看朱高炽一眼,最终叹了口气,才道:“不必了,你是太子,岂可把脏水往自己身上泼,这件事再看看吧,东宫那边暂时不要有什么举动,你乖乖署理你的户部,好生观政即可。郝风楼是晓得轻重的人,想来能妥善处置这件事,你退下吧。”
朱高炽松了口气,现在看来,这一步棋,自己是走对了。
倒是朱棣最后哪一句郝风楼晓得轻重,却似乎是朱棣故意拿他和郝风楼对比,说的好像他不晓轻重一样,这令朱高炽心里有点不痛快,不过……这也无妨,朱高炽心里一喜,恭恭敬敬的行了个礼,道:“儿臣告退。”
第二百三十一章:动强
文昌书院,一下子成为了整个南京城的焦点。
尤其是到了傍晚时分,这里更加热闹起来。
那些下值的朝廷命官,居然一个个坐了轿子到了左近,而后带着几个轿夫,掸了掸身上的官服,闲庭散步而来。
他们既不和外头瞧热闹的人打招呼,也不和里头的人呼应,只是到了这文昌书院附近,人一伫立,身后的差役连忙搬了个小凳子来。随即大人坐下,眯着眼开始打盹儿。
紧接着,便有差役奉上茶水,大人手上抱着热乎乎的茶盏,并不急着去喝,只是面无表情的闲坐。
他们就这样坐着,老僧坐定,嘴角似笑非笑,清高自赏之中又带着几分不屑于顾。
这些人的出现,顿时引来许多人的哗然。
“那位乃是庶吉士曾舒曾大人,曾大人来了,他是建文一年恩科的进士,那篇《道不远人、不可以为道》的文章便是此人撰写。”
“曾大人来这里是做什么?既然来了,为何不发一言?”
“你却是不知,自然是为了保护书院中的生员,怕这些锦衣卫行凶。他不发一言自是为了避嫌,以免被人抓住把柄,人家就是坐在这里,谁能奈何他,又没说什么犯禁的言论,锦衣卫有本事,就动他试一试。”
“那边是御使杨大人,杨大人一向仗义执言,实乃我等楷模。”
“还有礼部的堂官江大人,江大人素来低调,没想到竟也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