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
郝风楼猛地又想起了一个细节,细节是魔鬼,甚至可能关乎着无数人的生死。他捡起此前的译文,猛地又看到了盘查之类的字样……顿时,郝风楼的脸色骤然变了。
放出这么多斥候,似乎在盘查什么?
不对,既然守备王勇已经有了打算,可为什么要放出斥候?为什么要盘查?莫非……消息泄漏。
假若是消息泄漏,或者在王勇动手之前,吴腾已经派出人将一份翔实的弹劾奏书送去南京,那么王勇所布置的一切岂不都成了无用功,都成了笑话?
假若如此,王勇会怎样做?
电光火石之间,郝风楼的脑中立即闪掠过了一个可怕的词句——谋反!
王勇反了!
这是郝风楼得出的结论。
郝风楼豁然而起,几乎是对百户王芳大喊:“去,请赵王殿下来商议大事。”
第二百五十六章:永乐亲征
十一月的南京城,天气潮湿又寒冷,连续下了数日的绵绵细雨,让人叫苦不迭。
尤其是早朝的大臣,一大清早便在这凛冽寒风中坐着轿子启程,宫中空旷,风吹得人睁不开眼睛,再厚实的衣衫都无从挡住清早的冰冷之气。
今日难得陛下下了恩旨,将早朝改为了午朝。大臣们心里欢喜,私下里不免要议论几句:“陛下这样做似有怠政之嫌,此例一开,往后是不是要将午朝改为晚朝,甚至索性连朝会也不要了?”
读书人的心思当真比女人还要深,这些话自然不免传到朱棣的耳里,朱棣差点没有吐血三升,一口血喷到这群得了便宜还卖乖的混账王八蛋身上。
总体来说,近来还是颇为安生的,惹事的郝风楼走了,安南那边捷报频传,大臣们也消停了,在锦衣卫的虎视眈眈之下,虽偶有牢骚,可大家办事还算尽心,也没有人刻意要惹是生非。
只是今日,一封加急奏报却是送到了直渊阁。
这封奏报,据闻是有人星夜送至湖南,奏报抵达的时候,传奏之人几乎累死,此后又是八百里加急,直送京师。
短短三天四夜,京师便得到了消息。
此时的文渊阁已是初具内阁的模样,解缙为首,胡广、杨士奇、杨荣等人以翰林侍讲的身份在阁中当值,人多了,这里不免会有一些不同的意见,好在所有人还算克制,倒没有大的纠纷。
不管如何,终究还是让解缙有些不自在,可是现在他已没心情理会这些了。
看到奏报之后,解缙的脸色一下子变得苍白起来,随即霍然而起,高声道:“来人,立即通报,老夫立即要面见皇上,要快!”
虽只是只言片语的信息,却足以引得阁中的其余人等显露出一头雾水之色。
“解学士,出了什么事?”
“大事,安南要完了!”解缙的脸色铁青,他已经顾不得和这些同僚们讨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