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变乱!
朱高燧并不是傻子,他第一眼便看得出来,此事和那郝风楼,不无关系,只是还未等他下旨责令弹压,第二道奏书就来了。
第二道奏书乃是云南总兵官沐晟所奏,说的事情只有一个,郝风楼带兵去桂林府剿贼,且理由正当,是奉太祖成法,沐晟不敢阻拦,谅山军已经过境云云。
朱高燧气得差点呕血三升,本来那个桂王只是一个虚名,安抚之用,那郝家的孩子要等到就藩的时候,也不知哪个猴年马月了,谁知道这个家伙来了个将计就计,小小一个桂林府当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朱高燧又被这厮耍了,更为严重的是,这个郝风楼所图的绝不可能只是个桂林。
除此之外,在军事上,朝廷本来的势态是几十万大军兵临谅山,谅山与广西一线之隔,而谅山乃是郝家最重要的巢穴,一旦开战,无论战争是倒向哪一方,作为主战场的谅山必定会被战火摧毁,可是如今,郝家得了桂林,就等于是形成了一个缓冲区,这对将来对谅山用兵形成了很大的阻碍。
而另一方面,郝家兵不血刃的乘机拿下桂林府,这本身对朱高燧来说就是一种政治上的失败,自己在朝中已展现出了几分明君的气象,展现出了自己的手腕,可是如今却是接二连三的在郝家那儿吃亏,这文武百官面前好不容易竖立起来的威信如今反而显得有些可笑了。
有鉴于此,朱高燧很是恼火,连续几日,在宫中都是情绪低落,稍不顺心便暴跳如雷,宫中上下,个个心惊胆战,便是几个近臣,亦是跟着遭了殃,生怕稍稍疏忽,便触怒龙颜。
好不容易缓了这么几天的劲,朱高燧召了几个内阁学士到暖阁商议处置方案。
这暖阁里,黄淮、胡俨等人都是默不作声,黄淮如今是首辅学士,开始大受朱高燧的青睐,某种意义来说,黄淮比起解缙那些人确实要稳重得多。
朱高燧的性子有些急,有黄淮在,确实彰显得宜。
朱高燧勉强挤出笑容,一副没有受到郝家干扰的样子,抚着御案,慢悠悠的道:“这谅山军进了桂林府,口里说是平叛,可是依着朕看,怕是别有图谋,郝风楼这个家伙,朕待他也算是恩重如山,他却屡屡欺君罔上,此事绝不可再罔纵了,却是不知诸卿以为如何?”
大家不做声,以往的时候,朱高燧都是口称郝家乃是肱股之臣,如今直接说他们屡屡欺君罔上,可见当今圣上对这郝风楼父子是深痛恶绝了,事到如今,连那一块遮羞布都已撕下,显是忍耐已经到了极限。
朱高燧见众人不答,便将目光落在黄淮的身上,慢悠悠的道:“黄爱卿,你怎么看?你不必疑惧,有什么话,但说无妨!”
黄淮这时候却是想不做出头鸟都不成了。
第七百六十九章: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犹豫片刻后,黄淮咳嗽一声,慢悠悠地道:“且不论郝家父子忠直与否,只是自永乐以来,他们备受宠幸,以异姓臣子加封于谅山,如今经营十载,实力早是与日俱增,臣听说,臣子若是权倾一时,就不免骄横,如今他们擅自带兵入广西,便是明证。”
“虽说他们打着的乃是太祖成法的名义,可是事先不请示朝廷,不等朝廷旨意,单凭这点,朝廷便有理由下旨押解他们入京交有司处分。”
“只不过……他们有过,可也有功,陛下如今登基不久,百废待举,实在不宜轻动,陛下以仁德治天下,而非刑法,倒不如且等这郝家上书自陈其罪,以观后效,假若他们肯诚心悔过,陛下何须和他们计较?”
黄淮这番话一开始倒是把郝家说了个一钱不值,顺着朱高燧狠狠将这郝家父子痛骂了一顿,可是他话锋一转,又来了个人家从前有功,这当然不是因为黄淮和郝家有什么超友谊的关系,非要为郝家辩解,而是因为黄淮心里清楚,陛下现在虽是盛怒之中,可是大家心照不宣,都知道这郝家眼下不能轻动,不能轻动的原因不在于天子仁厚,而是因为郝家的实力就摆在那里,诚如黄淮所言,如今是新君登基,百废待举,这个时候本该先拉拢人心,厉兵秣马,轻启战端,实为不智。即便是当年的朱棣,靖难成功之后也绝不是轻易对外用兵,而是第一时间先打击建文的余孽,与此同时,大赦天下,收买人心,待到一两年之后,局势渐渐稳定,方才施展拳脚。
正因为黄淮看到了朱高燧的居心,知道天子并非是急于削藩,只不过是一时下不来台,急需一把梯子罢了。黄淮很识趣的送了一把梯子上去,而朱高燧的脸色也缓和了不少。
朱高燧慢悠悠的颌首点头,道:“黄卿所言不错,郝家还是有功的。”
他沉吟片刻,继续道:“那就且再等等看,且看那郝家如何给朕一个交代。知会沐晟那里,让他务必严防死守,可也没必要滋生什么冲突。”
说到这里,朱高燧不由叹息一声,道:“若是父皇在此,又岂会发生这样的事?怪只怪朕那皇兄急于求成,既做出这等大奸大恶之事,如今父皇驾崩,而朕以孱弱之躯克继大统,奸邪于朝内,虎狼环伺于庙堂之外,可谓步步如履薄冰,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国家大事,若没有众卿家戮力维持,朕早已不知所以了……”
说罢,一声长叹,情绪显出几分低落。
黄淮、胡俨忙道:“陛下节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