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还有这么一回事!”闻言我不由哈哈大笑:“我说陈营长,你们这是得了便宜还卖乖知道不?这要是真的到战场上去走一回,你们的想法就不一样了!”
“这个我相信!”陈胜德点了点头:“所以我们心里其实是对你们合成营佩服得紧,你们是英雄,真正的英雄!”
“话不能这么说。”被陈胜德这么一说我都有点不好意思了:“你们也是英雄,训练这么辛苦,而且素质也不比我们差!”
陈胜德只是笑了笑:“就像你教我的一样,战场就只有现实,你们是经过战场检验的,而我们……没打上一仗谁能知道我们在战场上是好是差!”
闻言我就没话说了,因为我觉得陈胜德说的有道理,事实上……我甚至觉得这时代我军的伞兵根本就不适合战场跟不上节奏了。
这不是说空降兵部队素质差,恰恰是因为素质好、打仗硬才更让人担心。
原因很简单,这种“素质好、打仗硬”是那种“不怕牺牲、不怕吃苦”的好和硬,再加上伞兵部队因为降落伞的承载量的问题只能带轻武器,于是这时代的空降兵如果真的像空降兵那样执行任务,也就是“一人一伞一枪”的空降到敌后,只怕悲剧就要发生了。
我相信这也是上级之所以没有把伞兵部队派出去的原因之一,因为从自卫反击战起,我军就有相当一部份干部认识到了我军战术、素质和装备都已经跟不上时代了。
但是空降兵的许多经验还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比如伞降的经验,再比如陈胜德还告诉我:“伞降的时候,指挥官要注意观察各伞兵的落点,比如伞兵的距离有多宽,或者是有哪一队人被气流带到其它地方,这样等伞兵降到地面时才可以用最短的时间集中,否则伞兵就会成为‘散兵’,被敌人一块一块吃掉的‘散兵’!”
这个经验对于我们这时代的空降兵尤其是还在使用第一代伞兵伞的我们来说无疑是很有用的,原因是这第一代伞兵伞基本就是一跳下来就听天由命,很难选择控制甚至无法控制自己能降落到什么地方。不像现代的翼形伞一样,它在空中的时候还可以控制方向滑翔。
这也就是我在空中时会注意观察战士们之间的距离的原因,这一看之下就觉得这散布面积实在太大了,目测这头尾十几个人跳下来都拉开了几百米。
当然,这也有可能是战士们头一回跳伞跃出的时间不够紧凑的原因,但一想……这一架飞机里装的可是一个班的战士,一个班的战士头尾都给拉开了几百米,这集结时间和中间可能发生的意外那就不好说了。
要知道,敌人不是木头人,步兵在对付伞兵的时候有句名言,那就是“以快打快”。
简单的说,就是伞兵是一种“快”,地面部队就要以“更快”的速度布署好阵地与伞兵对攻!
这个战术既简单又实用,因为伞兵在空中可以说毫无防御能力,如果地面步兵能够快速的在伞兵跳伞点布置好防御,那伞兵下来基本就可以说是找死。
而我们的散布面积如此之大,就决定着敌人很有可能在我们集结并组织好防御之前就已经赶到了。
事实果然就像我想的那样,虽然我特工连素质好而且我们选择的第一次跳伞的地形还是一片开阔地,但部队还是需要十几分钟的时间集结。
之所以需要十几分钟,一个是因为需要时间收伞,另一个则是因为一到地上班长就找不到自己的兵,兵也找不到班长……简单的说就是整个建制都被打乱了,能聚到一块的兵是哪个班哪个排的都有。
第一百三十四章 跳伞(三)
“怎么样,怎么样?”陈胜德看到我的时候就有些兴奋的问着我:“第一次跳伞的感觉不错吧!”
“还好!”我朝刚刚才聚拢在一起的战士们望了一眼,说道:“只不过,如果现在是跟越鬼子打仗的话,只怕能聚在这里的人有没一半都是个问题!”
陈胜德默默的点了点头:“这个问题我们也清楚,现在全军都在大改革,唯独我们空降部队是动都没动。这一方面是因为我们没有上过战场不知道哪些地方需要改,也不知道该怎么改。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条件的限制想改也没法改!”
陈胜德说的这个条件限制我是明白的,他指的就是运输机和降落伞,我军现在大量使用的就是这种运五运输机,它就只能装十几个人,降落伞决定了单兵只能带这么点装备,那空降部队怎么折腾也都是这样。
回去后我马上就针对训练时暴露出来的问题开了一个会。当然,这个会议也少不了陈胜德和他手下的几个参谋。
“同志们!”赵敬平望着会议室里的干部们说道:“第一次空降可以说很成功,除了有五名战士因为降落在石头地上脚受了点轻伤还有三名战士被挂在树上之外,这次空降训练就没有其它什么重大事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