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们本身对和平社会的事并不是很关心。
咱们整天都忙着训练、忙着打仗呢,过的都是朝不保夕的生活,哪还有心情去管和平社会发生了什么事,最多就是写信或是打个电话问问家里怎么样了。
所以我从来都不知道原来这和平社会还会是这样……动不动一个案子就会死伤上百人,而且还有悍匪敢当街与公安干警火拼的,甚至公安干警还常常吃亏。
这时谢副局长插嘴道:“所以我刚才说的是实话,现在的治安状况十分严峻,我们迫切的需要一支部队,这支部队吧……应该是介于公安与军队之间,战斗力虽然不要求像军队那样能与敌人打正规仗,但要求对付一般的悍匪!”
“至于刚才王副主任说的造成犯罪率高的原因!”李云啸补充道:“我认为还有一点,就是这些失业人员中有许多人都掌握着军事知识,这在很大程度上给他们造成大面积伤亡创造了条件。比如这些案件中的炸药,大多都是自己嫌犯自己制作的土炸药,枪战中的嫌犯对枪械操作十分熟悉,以至公安干警都无法与之对抗,有时都将其包围了也无法将其捉拿归案,反而还伤亡了许多干警和平民!”
“嗯!”我点了点头。
这一点的确是个问题,不过这却是没有办法解决的,原因是这跟我国之前全民皆兵的政策有关。
一方面是部队过于庞大,这当过兵甚至上过战场打过仗的,复员回家其军事知识肯定就不少。
另一方面就算没当过兵,那还有民兵呢……民兵在农闲时也是拿着56冲操练的,军事知识虽然比不上正规的军人,但打枪甩手榴弹还不是问题的。
最后就是因为这两方面的人比较多,所以扩散到百姓中的军事知识就多……有些复员军人或是民兵会炫耀自己的本领嘛,随口在聊天的时候就会说这炸药要怎么怎么弄,言者无心听着有意,结果就给犯罪份子学去了。
而这些方面的东西,却是百姓学到的知识和本领,是藏在他们脑袋里的,咱们是禁也禁不了,删也删不掉,所以才会是完全没办法。
我们唯一能做的,也许就是想办法先治表,等时间长了,慢慢的这些知识也就会少了。
第三章 武警连
紧跟着谢副局长等人来到基地的,就是一支两百余人的部队。
这支部队之所以会是两百余人,是因为按计划最终要将其精简为一个连也已经一百余人。
按照我们训练的习惯就是用末位淘汰法嘛,所以刚组建时的部队人数总是要比计划的人数要多上一部份。
但是后来我才知道武警部队仅仅只是一个连队根本就不够用,就算是我们这是试验性的,就算我们仅仅只是与某某省城的公安局合作。
带领这支部队的叫张勇,据说他还在自卫反击战中还立了个一等功。
问过之后就知道这事果然不假……这事其它在他的档案里都有记载,可是做了营长到现在,我是看了文件或是档案都头疼,有时候更喜欢用交谈或是聊天的方式知道手下都是什么样的兵。同时我也觉得这更能促进我和部下互相之间的了解,在交流时至少还有动作和表情不是?从这些不经意的动作或表情什么的,我就能看出一些对方的性格。
就比如这个张勇,在说起自己立功原因的时候,也就是讲到自己如何接连炸了越鬼子三个碉堡工事为部队扫清进攻障碍的时候,让我很诧异的是他竟然是用十分平淡的语气进行描述的……这要是其它人,在上级问起自己功绩的时候免不了就会加上几句语气词或是一些与内容无关的感叹句。
比如当时还真危险,可是我一心只想着什么什么;又比如为了祖国为了人民嘛,就没多想了。
诸如此类的话这时代的人总是会挂在嘴边的,但张勇却没有这么说,而是十分平静的描术,就像是第三者在说一件与自己无关的事一样。
所以在他说完之后,我就紧跟着问了张勇一句话:“当时你为什么要这样做?”
张勇满脸的不解,抓了抓脑袋反问道:“这……不是应该做的吗?”
于是我就明白了,他是把这举动当作自己职责范围之内的事,没有什么为什么,而且他还认为每个人在那种情况下都会那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