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页(1 / 2)

“秦公仁德!”黄承彦对刘璋的反应倒是很满意,想当年他与庞德公、司马徽也曾经拒绝当官,可他们并不想让朝廷丢面子。若刘璋仅仅是因为才子不愿意当官就杀人,反而有失气度。

“黄老谬赞了!”刘璋挥了挥手,突然想到了一个好主意,他哈哈大笑道:“黄老有功,你给了我一个启发!”

“哦?”见刘璋有了主意,黄承彦也挺高兴,便笑问道;“秦公想到了什么?”

“黄老当年也不愿意当官,皇兄没有为难你,可你在荆州却做下了好大的事!若那些通过考核的才子不愿意当官,我就让他们去做老师,传道授业,不知黄老觉得如何?”刘璋摇头晃脑,心中颇为得意。

有才之士不愿做官,却绝不会想埋没自己一身才华。传道授业,为人师表,也是不少人的目标!待学校建立起来,百姓肯定愿意把孩子送到官办的学校,最起码不用束修。至于要找私塾老师的人,都是一些有钱人家,想必不会太多!

“秦公好计谋!”黄承彦眼睛一亮,其实他也不愿意做官,可刘璋给他的位置,却让他不能拒绝。教育部部长也算是天下学子的老师,这种超然的地位,就连司马徽和庞德公都十分眼红。可惜,二人来的太晚,又没有能和诸葛亮、黄月英比肩的女儿女婿,只好屈居黄承彦之下!

“并非我的算计好,而是有黄老的例子!”见最后一件心事也处理完了,刘璋心中颇为开心,他满脸笑意的说:“诸公,既然全部准备好了,我们就踏上最后的考验吧!”

“谨遵主公之命!”众人看着刘璋,心中十分激动,他们等这一天,已经等了很久!

根据朝廷十二部,刘璋将第一次科举分为十门,分别是农、商、工、刑、礼、明算、教育、民政、军略以及道德,其中道德是每一科都需要考的。毕竟做官的人,若有才无德,更伤国本!不过,刘璋的十科一出,就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因为大汉读书人中,明经才是主流,可刘璋却没有设这一科!

“主公,您这么做是不是有些不妥?”看到刘璋公布出来的十科,众文士都有些诧异。就算是郭嘉也提出了异议,想当年在颍川书院中,他也学了不少经典!

“有何不妥?”刘璋明白众人的心思,可他并不认为,朝廷取士需要明经科。寻章摘句的事,对百姓有什么好处?只能浪费朝廷的钱粮,还会让朝廷死气沉沉!

“大汉士生多数选择研读经典,可您却没有开这一科,岂不是让人非议?”田丰刚正,直接说出了心中的想法!

“哼!”刘璋冷笑道:“诸公,反对的人都是那些世家吧!”

“这……”众人愣了一下,似乎还真是这个道理。要知道,大汉百姓连书都很少,更不可能得到所谓的经典,只有世家大族中才有经典的存在!

刘璋道:“诸公,我要建立一个新的大汉,所有官员都是为百姓而设,那些寻章摘句的事,应该由老师、学者去做!从今日起,明经一科归于教育,中举之人可以就任地方老师,负责传授道德一课!那种五谷不分,四体不勤的腐儒,就不要进入朝堂了,以免误人误己!”

“我等明白了!”众臣躬身行礼,不再有意见。毕竟每个君主的理政方式都不同,汉武帝觉得黄老不好,便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刘璋想要内儒外法,百家并蓄,同时大力发展科学,倒也是一种新的尝试,至于能不能成功,就得看刘璋的手段了!

朝会结束后,刘璋以圣旨诏告天下,朝廷开科举选材取士,为天下百姓做贡献,整个大汉顿时陷入了一片震惊,而刘璋辖下六州却是一片欢腾,特别是一些文士,为自己有了出路而欣喜若狂!

第五百二十七章 世家合力斗刘璋

圣旨一下,各州刺史命所有府衙门口都张开榜文,第一条便是招收五岁到八岁的孩童为学生,第二条便是朝廷将开科取士,希望读书人踊跃报名。响应第一条的家庭并不是很多,而第二条的反应就大了一些。毕竟百姓家的孩子也是劳动力,就算年龄不大,也能出去捡捡麦穗,拾拾柴火!不过,在当地官府的宣传下,不少有眼光的家庭选择让孩子入学校学习,以得到更光明的前途!

“主公,刘璋出手了!”拿着情报,程昱兴奋的冲到了丞相府,他知道到刘璋的科举定会让世家大族抓狂,因为大汉取士,用的是察举制。推荐官员的权利,十有八九都在世家大族手中!科举一出,可算是打断了世家大族近千年来对朝廷的把持!

“什么?”曹操心中不知是惊是喜,他接过情报仔细读了起来,虽然只有一个大概,却能看出刘璋的意图,他不由问道:“你可知道,这科举制是谁想出来的?”

“就是刘璋!”程昱光想着挑起世家大族对刘璋的不满,却忘记了科举制的意义。

“能想出这个制度,称为天才亦不为过!”曹操叹道:“刘季玉真大才也,我不如啊!”

“主公何须如此,大才也顶不住天下世家!”程昱冷哼道:“如今,各个世家还没有得到消息,待这个消息传开,主公麾下大军,估计不下于袁绍之势!”

“这……”曹操惊道:“我军如今才五十几万军队,想与袁绍齐平,最少要百万大军,天下世家有这样的能力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