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面色一变。有些话心里想想可以,但怎么能说出口?趁人之危落井下石这种事虽然很诱人,可若是真的做了,齐国多少年来营造的形象岂非毁于一旦?
谢渊淡淡一笑:“我只是说说,陛下不要介意。”
唐安和他目光在空中碰触,宛若激起了一道电流。
嘴上说得轻松,可无形之间已经给在场的众人打开了思路。趁大唐疲敝之际吞下大片河山,壮大自身的同时,又能御敌于国门之外,一举多得。再说了,谁能保证夏国一定会打到齐国?说不定那些土包子领略到中原的妙处而乐不思蜀,不想再起战乱也说不定。
见大臣们交头接耳,似是在发兵与不发兵之间开始了讨论,唐安冷冷一笑,道:“有一句话说得好——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物质可以短暂地满足他们的欲望,却无法改变他们的本能。那些野蛮人祖祖辈辈都信封强者为尊,侵略和贪婪已经融入到了他们的血液。若非如此,他们怎么会永无休止地试图走近文明世界?”
席间有人问道:“你怎么会知道他们的想法?”
唐安微微一笑:“方才说过,我和他们打过交道。诸位可以到大唐打听一下,就在不久之前,我带着三千大唐将士杀到了夏国的狄马城,将西域东疆名城付之一炬。我可以拍着胸脯保证,大多数的中原人都不会有我对他们了解的多。他们杀人如麻,他们凶狠残暴,他们就是一群饥恶的野狼,找到机会便会咬上一口!”
在座诸人一听这话,第一印象便是唐安在吹牛。仅凭三千人,怎么可能杀穿胡子的防线?可是他的表情却既坚毅又自豪,让人看不出一点作伪的痕迹。
可就算这样,权贵们还是陷入了思考。因为哪怕话是假的,但从西边来的人,对胡人的了解必定会比他们多一些。
齐国已经在安逸中享受了太久,谁都希望这份安逸持续下去。当一个人不必为明天而担忧,不必为信念而拼搏,就会变得特别容易满足。
而满足的人,往往比较惜命。
有大唐做屏障和直面胡子,他们愿意选择哪一种?答案几乎不言而喻。
看着众人的表情变化,唐安嘴角带着一丝轻笑:第一步,勾起他们的恐惧,成功!
第660章 大唐的计划
大唐,御书房。
秦天和程云鹤相对而坐,面前的香茶早已凉透都毫无所觉。
程云鹤依旧戴着那张仿佛从来不会摘下的青铜面具,问道:“皇上是说……唐安会从四个方向着手,说服齐王?”
秦天年轻的脸上带着一丝疲惫,但一双眼睛却精光闪烁,自信地微笑道:“伪仁、威吓、利诱、围城。”
仿佛怕他听不懂,秦天解释道:“齐国一向自诩继承孔孟遗风,满嘴仁义道德,当年创建稷下学宫本是好意,可惜既无内患也无外敌,培养出的所谓‘人才’不过是一群只会纸上谈兵的书呆子。可正是这样的人,一代又一代用空洞的治国方略,积累出了齐国的‘仁德’文化。我大唐这些年来与齐国一向相安无事,又同为汉人,若是见死不救,齐国朝廷怎么对得起那块‘仁’字招牌?”
程云鹤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道:“齐国怎么也想不到,当年引以为傲的东西,会成为攻盾之矛。只要唐安稍加宣扬,让上至朝廷下至民间都知道大唐肯请齐国借兵,便会给齐王提出一个大难题。”
“不,这还远远不够。”秦天接口道。“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国家强盛,尤其是百姓。他们可没有那么宽广的胸怀,削弱敌人就是壮大自己的道理,每个人都懂的。说不定他们和许多政客一样,巴不得看着我们和夏国两败俱伤。这时候,就要利用‘威吓’了。”
程云鹤默默点头,暗叹秦天思路之清晰。
不,应该说“唐安”才对。
可是以唐安对秦天的怨恨,断不会把这些告诉他,那他又是怎么揣摩到唐安心思的呢?
往往只有一类人,才对懂得对方的心思。可无论行事为人,秦天和唐安都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