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冯振昌又说了家里的情况,因为条件不好,所以学费一时凑不齐,只能等凑齐了再交,王玉敏话也说的很好,估计这话也不是第一次说,“我家也是农村的,知道农村的不容易,今年的学费又是这些年最高的,一时凑不齐也没关系,以后交上就可以。”
和王玉敏说完,冯一平跟着父亲到教室外,父亲把饭票递给他,“姨父就在路对面,我带你去认认门。”
这个姨父,其实是妈妈那边的亲戚,娶了妈妈的堂姐,倒也不是那种八竿子打不上的亲戚。
姨父林开明是吃公家饭的,在乡农机站工作,原本是住在河那边的村里。这两年,村里的人都体会到了公路的便利,有些有钱的就在学校旁边建起了房子,渐渐的,也形成了一个小村落。姨父家去年也在这建了座两层小楼,是四里八乡最早建楼房的那批人。
冯一平他们到时,林开明刚走,他也是送小儿子去小学报到。姨妈在,还有女儿林慧,冯振昌和姨妈说话,林慧在旁边也跟冯一平聊。
林慧比冯一平大一岁,也是今年升初中,而且刚好和冯一平一个班,早早就把手续办好了,书也领了回来。
林慧算得上漂亮,打扮也很时髦,接人待物也很大方得体。当然,她也符合一般惯例,那就是,漂亮的女孩子一般成绩都是不好的。
凭着和冯一平的亲戚关系,初中三年一直找冯一平要小抄。记得一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一不注意,用力过度,抄太多,结果居然考了第八名,当王玉敏提出特别表扬时,教室里一片笑声,笑的同学都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姨妈要留饭,冯振昌再三推辞,现在还早,不到午饭的时候,下午赶回去还有事,冯一平也要回学校布置宿舍,就告辞出来。
林慧当然留在家里,她的意思,明天再去学校也没关系。
又都叮嘱了几句,不外乎好好用功,听老师的话,团结同学之类的,然后汇合上冯文的爸爸,他们就回家,走快点,下午的事还能照做。
进教室的时候,看到肖志杰的父亲肖建平正和王玉敏说话,中间第三排,胖胖的肖志杰趴在桌子上,不是后来的满脸横肉,脸上肉嘟嘟的,还带着些婴儿肥,很有喜感。
呵呵,这就是他一辈子最好的两个朋友、兄弟之一。世事总是很奇妙,一些有血缘关系的人,到最后说不定会变成路人,甚至仇人,而一些原本毫无关系的陌生人,最后却成为知己朋友,甚至是可以终生信赖、托付一切的兄弟。
这样的人,冯一平以后会有两个,一个就是现在还带些婴儿肥的肖志杰,一个是目前应该在隔壁班的王昌宁。一辈子,能有这样两个这样的朋友,冯一平很庆幸,很满足,也很感恩。
第八章 重逢在阳光灿烂的日子
看到肖志杰现在这个样子,冯一平满心欢喜的同时,又有些想笑,这时的肖志杰哪有后来憨厚里藏着精明的样子,十足一个痴肥少儿。
午饭前,离得最远的同学都已经报到,52个同学,将教室挤得满满当当的。隔着过道,冯一平的左手边还是坐着黄静萍,一个留齐耳短发、圆脸,穿着荷叶领的白衬衫、过膝黑褶裙,脚蹬一双白凉鞋的姑娘。
冯一平不着痕迹的看了几眼,这就是他情犊初开时倾慕的女孩子,转瞬间,他又觉得自己好像很龌龊,那还是13岁的小姑娘啊!
稚嫩的身体里,住着成熟的灵魂,总是会有这样的冲突。
王玉敏先做了自我介绍,然后就转到学习上,讲了好好学习的前景,又讲了初中和小学的不同。这是她第一次当班主任,而且没有意外的话,她将带着这个班,一直到初中毕业,因此,这番话也是这几天很下了些工夫,熬夜写出来的。
接下来,她直接任命了班干部,一个从镇上上来的男同学被任命为班长。一个年纪明显比班上同学大几岁的高个子,被任命为生活委员,一个瘦高瘦高,姓唐的同学,是体育委员……和肖志杰同桌的女孩,是学习委员,冯一平知道,那是一个副校长的女儿,他这一排靠墙的女同学,温红,是文艺委员。
定下干部过后,王玉敏带着学生去寝室安顿。
提到宿舍,冯一平才想到这个问题,不禁有些牙疼,一时忘了起身。温红提着一个黑色旅行包站起来,冯文也抱着行李起身准备朝外走的样子,其实身子朝后,朝温红的身上靠——这小子早熟,温红提起手里的包,朝前一撞,撞在冯文背上,“怎么回事?不走就让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