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页(1 / 2)

席间有人就问,“怎么了老黄,听说静萍不去方家坪小学上班啦?”

黄承中就把那份聘书拿出来,“呵呵,没办法,她们前两天不是去省里玩吗,静萍顺道就在省里一家大公司应聘上了,叫她负责在我们县中专和技校招收的那些毕业生的培训工作。静萍就跟我商量啊,她不想去学校上班,那我就想,让孩子去闯闯吧,反正还年轻,我们现在也不指望她养家。”

“哦,那还真不错,这证书也真漂亮。”大家一边传阅一边客气着,“那是,大公司嘛,听说在县里就已经招了六七十人。”

“真的,那待遇怎么样?”现在的人,问的就是这么直接。

黄承中还是帮女儿回答了,“不算奖金和补贴,基本工资每月一千块吧!”

“啧啧,老黄,女儿一个月的,顶得了你两个月工资吧!”

“呵呵,静萍这孩子,真不错。”

第二个星期,镇里在中专读书的孩子回来说,黄静萍果然在中专培训那五十个学员,原来私底下的那些说法,再也没人提起。

黄静萍第一次去培训班的时候,也有些尴尬,她一眼就认出了好几个熟面孔,都是95届梁家河中学的毕业生,原来和她一个班的,就有胡珺婷。

第二十八章 准备招兵买马

不提黄静萍和胡珺婷他们一下由同班同学变成了培训老师和学员的关系,这真不算什么,哪个省部级的官员,没有一些到退休的时候,连科长待遇都混不上的曾经的同事呢?这种事情没什么奇怪的,要学会适应。

冯一平连着几个周末都比在学校的时候还忙,他忙着招兵买马的事。

现在不管是面馆,还是装修公司,以及冯一平自己负责的智通公司还是便利店,都不是小打小闹,原有的人力资源储备,已经跟不上发展的脚步。

就比如说面馆,想从现有的员工里找个能替代冯振昌办采买的容易,想找个出来负责加盟事宜,那根本不可能。

冯振昌和冯玉萱两个,这些事做起来虽然没什么大问题,只是在交流的过程中,总不太顺畅,他们现在还不会说那些行话套话,也不会那些专业术语,说直白点,就是说话比较土。

虽然他们自己也在找书学习,可这也不是一两天的事,再说,什么事都让冯振昌这个老板出面来谈,给别人的感觉肯定就是这公司规模小,或者不上档次。

最好是要招几个人,具体的事由他们先谈,到时有什么解决不了的,他再出面,那时,即便他说话土气,别人也觉得是这个老板人实在。

装修公司也一样,这两年虽然发展的势头不错,也有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可是,公司整体离三级资质都差的很远。

三级资质对公司的人力资源有明确的要求,至少得有15个有职称的人,其中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不少于4人,且专业配置基本齐全。

而嘉盛公司呢,目前有专业技术职称的,只有一个陈学峰。

至于智通公司,现在也有了经过实践检验的产品,可是销售团队根本就没有组建。

有佳便利,缺口最大。冯一平有信心今后从目前这些门店里的员工中带出一平人来,可是眼下不行啊,公司草创的时候,可以让大家身兼多职,到现在要稳定扩张的时候,定职定岗那是最基本的要求。

恰好今年有一个好机会,98年,就是从今年开始,大学生就业第一次大规模的实行双向选择,也可以理解为,从今年开始,应届的大学生毕业后,国家不再包分配,这对正需要人才的冯一平来说,是个好机会。

可是,真的要招些人进面馆和装修公司,他首先要做通爸妈和小舅他们的工作,免得让他们以为冯一平是觉得他们做的不好,才另外招人。

“学习怎么样?还是年级第一吧!”冯振昌问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