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页(2 / 2)

金主任点点头,那时他还是一个副县长,也动员过大家捐款,自己当然也捐了。

“每年过年的时候,大多数人家,都高高兴兴的,对我家则不一样,这样的大节,真是一个难过的‘节’,登门要账的人络绎不绝。所以实际从小时候起,我就在想着,究竟该怎么赚钱,做什么生意好?如果有人跟风,又该如何保持优势?因此我特别喜欢听别人说做生意的事,哪怕是贩铁砂,贩牛这样的生意,有机会,也特别关注商业的报道和文章,想了十来年,再结合看到的实例,以及自己的切身体会,我最后才提出了蓝海这个概念。”

冯一平很顺畅的过渡到自己怎么写出了这样一本书上,毕竟对他这个年纪的人来说,写畅销小说,还可以理解,提出这样开创性的理论,多少有点突兀。

“那你现在对钱是怎么看的?”金主任接着问。

“当然还是很爱!不过,和以前的有些不同,以前想赚钱的时候,只想着让自己家的日子过好点,现在,我是想让乡亲们的日子一起都好起来。所以我在做的大多数项目,都想兼顾这两点,当然,我也没有达济天下的雄心,能给老家那块带来些改变,就很心满意足。”

“你的一些话和一些事,小翎也跟我提起过,听说这两年,随着你事业的发展,你家乡变化也不小,有时我也挺好奇,想亲眼去看看。”作为曾经主政一方的人来说,如何让麾下老百姓富起来,也曾是很让他头疼的一件事。

“热烈欢迎金伯伯您到我家乡做客。”

“呵呵,有机会一定去,”金主任笑了笑,“有一件事我不太明白,你为什么会一次次的鼓动大家现在抓紧买房子?这是出于什么考虑?依你看,未来的房价,真的会高到好多人都承受不起吗?”

认可了冯一平的水平,金主任终于问起了他对国内经济的看法,这才是这次见面的重头戏。

第二百八十六章 语不惊人死不休

但是这样的问题,冯一平回答起来反而没有压力。

他现在才发现,金翎在自己老爸面前,也是个非常八卦的人,说了他那么多事,他最担心的,是金主任下一个问题是,“你对婚姻是怎么看的?”

那他就是一茶几的杯子,满满的都是悲剧。

“伯伯您是计委主任,应该比我更清楚这两年房价上涨的速度,而我认为,这还远没到头。

我国人多地少,这是一个基本盘,改革开放到现在近二十年,城市,特别是发达地区的大城市,发展的很快,和二十年前相比,可以说是天翻地覆,相对完善、发达的公共服务,比如,教育,医疗等,让不少人想方设法,千方百计的都要来城市落户。

这里面,很大一部分,都是应届毕业生,老家在农村,在小城市的,毕业之后,自己没有回老家的意愿,爸妈肯定也不同意他们回去,辛辛苦苦,好不容易供出一个大学生,要是还回农村,回小县城,爸妈都会气死,为了孩子,说不定就倾尽一生的积蓄,帮他们在大城市里置办个小窝。

另外,一些没赶上分房的70后,现在怎么也该结婚成家了,那肯定要买套房子。

那些福利分房的50后60后,现在子女都大了,原来的小房子不够住,也要换大房子。

这几样加起来,刚性需求很大,加上政府也乐见房价走高,这样卖地的收入才高,所以这房价,肯定会像脱缰的野马一样,翻着番的往上涨。”

“是有几分道理,不过,翻着番的涨,未免有些危言耸听吧。”金主任皱着眉头说。

“按我的预计,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是非常有可能发生的事,现在能买一套房子的钱,到那时,可能连个首付都不够。”冯一平说的很肯定,这可是广大80后血的经历和教训,他怎么会说错。

“就拿省城来说吧,现在在偏的几个区,还能买到1500以下的房子,等过十年,7500差不多,至于首都,我现在买的房子,均价不到5000,十年后,就现在的那个地段,估计50000都买不到。”冯一平一提这个就有些刹不住。

“好,就姑且这么认为吧,”金主任抬手止住了他,“那你认为,政府在其中可以做什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