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4页(2 / 2)

“那也好,估计等毕业典礼以后,一平也应该回来一趟,你们和他好好聊聊,虚心点,多请教请教。”

“冯大哥和秋萍他们俩也真是,这几个月首都那么紧张,他们还让一平一个人呆在那。”这是他们两位的妈妈少有的插了一句嘴。

“这些事你们又不懂,”肖建平说,“别说一平在首都那么多事,那么多公司和员工,就我们的这几家小店,要是非典一来,我们就跑回家,店里的那些伙计该怎么看我们?”

“我们听一平说过,她妈好像几次说要去首都陪他。”王昌宁说。

“一平比你们俩都有主意,他既然留在首都,肯定有他的道理,而且也不会有事,”王昌宁爸爸说,“也好在现在他真没什么事。”

……

清华科技园,冯一平难得的没有坐在办公桌后,而是坐在窗前的沙发边,端着一杯咖啡,看着窗外这会还能看到的蓝天白云发呆。

肖志杰他们说的没错,他的答辩成绩已经出来,果然是优秀。

从6岁那年上一年级起,到今年已经23岁,除去中间休学1年,他整整读了16年书,这一朝读到头了,摆脱了学生的身份,自由了,他一时还真有那么点不适应。

虽然毕业典礼还没举行,自己还没毕业,但从现在起,可以说自己是已经正式走上社会。

走上社会他自然是不怕的,只是,想着即将告别象牙塔,挥别白衣飘飘的大学时代,他真还有点不舍。

和其它那些向往走入社会的同学不一样,冯一平上辈子就已经在社会里打滚了十几年,因此,尤为珍惜他在学校的日子,虽然大学的生涯,其实已经不单纯,但相比以后走上社会后的日子,大学的这几年时光,依然值得怀念。

我们总是这样,往往总是在失去的时候,才知道拥有的珍贵,想必这两天,那些平常再神经大条的同学,那些早就想着工作赚钱的同学,那些忙着到处面试笔试的同学,走在校园里的时候,多少也会有几分不舍吧。

哎,不是斯坦福那边其实还没有退学吗?

当然,此时有些感怀的冯同学,并不知道,自己的那篇论文已经流传开来,而且已经造成了一些影响。

“冯总,”吴倩敲门走进来,“央行那边,刚通知我们会面的时间。”

第三百五十六章 审慎的乐观

位于西长安街西侧的央行大楼,冯一平熟悉又陌生。

说熟悉,因为在各种新闻里,这栋大楼他经常见到,但凡是降息或者是提准的时候,总会以这种大楼作为背景。

说是陌生,因为他从来没来过这。

从84年工行成立起,央行就剥离了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专门行使一国央行的职能,是一正部级的职能单位,主要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维护国内金融稳定,是“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

它不是不管钱,不过,它管的是国家的钱,就是俗称的“国库”,以前的冯一平一平头百姓,根本不可能和这地方有交集。

大楼外观也让不少人津津乐道,说这像是一侧放的金元宝,冯一平认真的看了看,真觉得并不是太像,倒是后来沿海一带各级政府修建的“官帽子”办公楼,倒有点像从这栋楼汲取了不少灵感,不过把弧形改成了矩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