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2页(2 / 2)

“有一组数据我不知道大家清不清楚,”冯一平灌了一大口咖啡,“从中国目前情况看,企业总数已达1000多万家,其中99以上都是民营性质,也就是说,至少有990万家民企,出问题的,有问题的才有几个?”

“我敢说,990多万家民营企业中的绝大多数都走在勤劳工作努力经营的致富道路上,从这一点讲,因为几个人的问题,就用原罪说、用第一桶金来源不正说,来概括中国民企的原始积累过程和结果,我觉得,这不是一所所谓专家应该说的话,真是太不严谨。”

“至少,应当把凭勤劳、凭努力经营的人和靠权力暴发的人分开。”

“现在很多人把他们混为一谈,这种错误导致的直接表现有两种,一是出现一个贪污犯、黑庄,就认为凡是民营企业家就是这样的,天下乌鸦一般黑。”

“二是凡是有谁这么指责,就认为那个人有仇富心理。我个人觉得,社会中存在的更多的是仇腐心理,而不是仇富心理,应当将两者严格区分,并加以正确引导,否则,就会与市场经济的原则相对立,不利于民营经济的发展。”

这话可就有些重了,记者们有些激动。

“冯总,你的这些话,我们可以全部发表吗?”姚记者问。

“完全可以。”

第二百八十章 事是做出来的

有人说,怎么会有专家吊打富豪的情况?怎么可能?不可能嘛!

这么想的人,只能说是图样图森破。

在03年的社会环境里,在这个“土豪”还是一个很狠的骂人的词时,有些事情,确实是后来的人不能想象的。

但细一想,比如从经济的角度去想一想,其实,又是那么的经济。

几千年以降,我们的读书人就总是有一种对国家,对人民负责的心态,以前的很多文人士子,现在的很多专家教授,都概莫能外。

虽然很多时候,他们所忧心的人民,并不需要他们的这份关心,虽然很多时候,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的水平,并不足以支持他们达成他们的宏愿,但是他们就是一直这么坚持。

赵普半部论语就可以治天下,我辈读书几十年,从国内读到国外,为国家的前途担一下忧,为老百姓解一下惑,难道还能做不到吗?

即使做不到,嗯,那其实也无所谓,至少在这么做的同时,会有很多附带效果。

会有哪些附带效果?历史上早就有数不清的例子。

为民请命,总是会附带着给那些人带来名,而名和利该如何转化,从古到今,很多人玩得那叫一个溜。

名,最好的附带后果,自然是可以让一些人被高层所赏识,由此就有了晋身之资,这事,哪怕是建国后,也不是没有发生过。

次一级的,自然是可以让他被大众所熟知。

不得不说,在不同的行业之间,信息总是不对称的,在学术系统,看一个人的水平,自然是看他的研究成果,看他的学术著作,看他在哪些含金量高的期刊上发表了论文,以及这些论文有多少引用量。

但大众哪会讲这个,哪会关注那些?他们只会知道那些在报纸上、电视上出现的所谓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