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商人,不管德隆是咎由自取还是如何,一个曾经盛极一时的商业帝国,眼看倾覆在即,冯一平难免会有些感慨,也能大致体会唐家四兄弟此时的心情。
不是被逼到无路可走的份上,他们也不会这样冒昧的找上门来,这么轻率的跟自己这个以前从来没有直接打过交道的年轻人,谦恭的谈这样的大事。
“是挺遗憾的,”金翎也抱着手说,“江湖上还在流传他们轻易就能动用上千亿资金的事,哪知道现在他们现在就已经举步维艰到这种地步。”
毕竟是国内一流民企的掌门人,业内这样的信息,他自然也能掌握。
何况,在香港的前沿杂志下,冯一平设置的那个庞大的情报搜集班子,比德隆最神秘,最核心的研究院编制还要大,投入还要多,今年已经有了好几篇关于德隆的分析文章。
作为总裁的金翎,自然是能看到这些报告。
“除了天灾,免不了也有人祸吧,”冯一平喝下一大口热茶,让自己从那种怅然的情绪中走出来,“这就是我在国内不涉足金融领域的原因。”
“为什么?”金翎问。
冯一平没有回答她的问题,“你说的不错,确实是个机会。”
“真的?”金翎马上大喜,马上没有一丁点的怅然,“想我们收购什么项目?要是我们出现金,价格一定会非常实惠吧。”
冯一平忍不住吐槽了一句,这女同志的脸,真是变得快。
“不,其实,比你想的还要好,他们有意让我们投资整个德隆系,刚提出来的条件是,可以出让四成的股份,代价,估计只要十亿美元。”
“十亿美元,四成的股份?”看过那些报告,知道德隆实力的金翎也懵了,“真的假的?”
第二百九十三章 盛极而衰
“喏,他们旗下公司的资料。”冯一平指了指那个硬盘。
“我还真要看看。”金翎迫不及待的打开电脑。
所以说女人的八卦是全方位的,这样揭秘德隆整体状况的资料,也让她有些按耐不住。
“这么多?”这是她打开后的第一句话。
“177家。”冯一平记得刚才唐万里的话。
但之后,好长时间,金翎那边都没有回话,冯一平忍不住回头一看,只见金翎打开了电脑里的计算器,正聚精会神的算着什么。
“你还要核实这些数据?”
金翎停了下来,“真不简单!”
“可惜啊,虽然他们的做事方式值得商榷,但是从结果看,真是让很多国企汗颜。”
“你看看,他们已经整合的这些行业,食品业、畜牧业、纺织业、机床业、流通业、化肥、水泥、电动工具、重型卡车、汽车零配件……以及已具雏形的金融帝国。”
“就是从93年他们第一次参股一家金融租赁公司开始到现在,也不过10年的时间,就已经取得了这样的成就,那些背靠着国家,不愁资金来源的国企,真应该感到脸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