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6页(2 / 2)

“谢谢,还有一点,我们的改革,也一直是在摸着石头过河,有些民企,其实包括其它所有制的企业也一样,会在一些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领域经营,也许在当时,这是值得商榷的行为,但是现在看来,那真的再正常不过,比如当年温州的八大王事件,还有傻子瓜子,现在,谁会觉得他们是违法?”

不论是傻子瓜子,还是当初的八大王,都是我们在改革的进程中,有代表性的事件,在当时,那也是掀起了轩然大波,但是现在来看,很多人都不理解,那么简单,一眼就能看清楚对错的事,为什么会发生?为什会造成那么大的困扰?

“我们再看看一组数据,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的数字,目前民营经济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已经达到497,在不少地方民营经济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超过60,民营经济吸纳的劳动力占城镇就业的75以上。”

“那我就想问一句,民营经济和名营企业家,还有那些自诩为老百姓利益代言人的各路专家,在我们国家这一场伟大的改革开放进程中,谁是付出者、劳动者、人民中的一员,谁又真正是改革开放的寄生虫、获得者或者贪婪无德的一批人?”冯一平敲着桌子,问出了一个掷地有声的问题。

第六百三十三章 义不容辞

“一平。”周星宇给递给他一瓶水。

“对不起,”冯一平喝了一大口,“我有些太激动,”他沉默了好一会。

“也有很多朋友再三劝我,说一平,你好好埋头做自己的事就好,这些事情,再怎么说,也说不到你头上,我也想这样的,但看到现在的趋势,我真是忍不住。”

这是他第一次在大众面前,袒露他的情绪,而这样真实的情绪,无疑很能感染人。

现场的很多记者,此时就深刻的感受到了他的愤怒,他的痛惜,他的无力。

“大家知道,我算是学经济的,也算是对经济有点研究,今天在场的媒体朋友们,应该也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经济领域的一些事情记忆犹新。”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现在,不过短短的15年时间而已。”他掰着指头算。

“这短短15年里,我们折腾了多少次?几乎是气候一合适,就会折腾一次,而每一次,企业家,尤其是民营企业家,一直是被重点攻击的对象。”

“虽然花样一再翻新,但其实是老谱一直在袭用,包括这一次的所谓原罪说。”

“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依然一直在努力前行,在为国家和社会,创造更多的、更大的价值,但按照现在一些自诩为民众利益代言人的专家的看法,民营企业家,已经是洪洞县里无好人。”

“我觉得,一些所谓的专家,应该是出于沽名钓誉的目的,才抛出民企原罪论。”冯一平第一次指出了他今天这番发言主要针对的对象。

浮云宁说的对,他很有分寸,绝不会把问题引到其它方面,比如政府部门。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一国的首富谈论政治,那总会令当权者不会太愉快。

他针对的也没错,这场大讨论,就是由一些专家的鼓噪而兴起的。

“一些学者,可能也是由于自身水平的限制,才会因为一些国企改革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而得出这样的偏激的结论:国退民进的国有企业改革,就是民企侵吞国有财富。”

“一些学者,应该也是因为治学不严谨,或者是懒得思考,才针对上述原因,进而得出一个简单粗暴的结论,应该叫停国企改制。”

“但就是这样的水平的专家,他们的言论,居然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他很摇了摇头,“我真有些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大家可能不知道,我还是清华大学一家研究中心的研究员,所以我清楚,绝大多数经济学家还是认为,国有企业改革虽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必须坚持改革的大方向,同时增强透明度和程序的合理性,尽最大可能减少改制中的攫取损失,可惜的是,媒体上现在看不到这样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