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妃一笑,道:“平常是看不出什么来的,可只要到了关键时刻,什么就都能看出来了。在我们乡下,要是遇到灾年,田里粮食欠收,人人家里都不好过,可如果这时候,要是有人能借粮食给自家,那这个人就是值得交往了,反而平常说得再好听,可在这种时候却不帮一把的人,那就没什么好交的了。”
李正隆想了好半天,自己并没有什么为难之处,只好说道:“那,你给我想个法儿吧,怎么能算是关键时刻呢?”
王妃想都没想,很干脆地道:“找他们借钱,这招最好使,在我们乡下,要是谁家断炊了,就去同村的人家里蹭饭,谁让你蹭,谁就是过命的交情,百试百灵。”
虽然王妃和李正隆一条心,但她终究是平民百姓出身,想出来的办法虽然很适合乡村,但在朝廷上却不合适了,开玩笑一样,借钱就能试出谁忠心来,那不扯淡呢么,如果李正隆说一句话,别人送礼就不是个小数了,比如说给王妃过个生日,还怕没人送礼?怕的不是没人送,而是自家的仓库有没有太大的地方,专门装礼物。
李正隆觉得这方法不太靠谱儿,他坐在椅子上,想了好久,他想到自己接手了右神武军,因为贾修羽的关系,他可是同时接手了一屁股的烂帐,而贾修羽的财产又上交了,要去修国子监的学舍,那他要是把右神武军的装备凑齐全了,那就只能是自己掏腰包了。
这可是好大一笔钱啊!
李正隆心想:“杨泽说过要借自己钱,但他却不见得能凑出一万二千人的装备,嗯,是肯定不能,那么找别人凑凑?以军费的名义去找人筹钱,那就等于是让别人支持自己拿到兵权,就等于是把别人绑上了自己的战车,别人想下去也下不去了!”
李正隆一拍手,对,就这么干,找人凑军费,以此来试试别人的忠心。军费可不是小事,钱,很多人愿意出,但有了军费这个名义,他们要是再想出,那就得掂量掂量了,这等于是站队站得死死的,连换队都不可能了。
李正隆冲王妃笑道:“阿彩,你真是我的贤内助啊,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第四百二十七章 爱猜测的尚书令
李正隆夫妻两个商量好了怎么试忠心的办法,便开始想着怎么具体施实了,不管怎么样,这是个大事,不能找外人商量,只好他们两口子自己琢磨了。
与此同时,长公主府里也是如此,长公主得到了消息,她的女儿和女婿不见了,不知怎么就消失了,还有一众的随从仆人也都消失了,就象是人间蒸发了一般!
长公主心里的火上得大了,只感头晕眼花,躺在了床上起不来,她本来想让英帼公主和独孤宝桥慢点儿走,或者停留在半路上,她好再去想想办法,不让他俩去南方了,其实南方还是不错的,气候温暖,水果还多,可关键是他俩去的地方也太往南了些,怕是去了就回不来了,她这个当母亲的,怎么舍得呢!
可女儿女婿突然不见了,偏偏她还不能声张,要不然别人不就都知道独孤宝桥他们两口子没有赶去南边么,这可是犯了欺君之罪,这罪名谁也承担不起。
侍卫首领心中着急,毕竟长公主年纪也不小了,也是小老太太一枚,要是出点儿什么事,那岂不糟糕,他跑来见长公主,跪在床前,道:“殿下,小公主和驸马怕是被人抓走了,要不然以他俩的性格,是不会突然消失,不和殿下您打声招呼的。”
长公主叹气道:“这谁都知道,可问题是谁把他俩给抓走的呢?他们带的随从也不少了,要想抓走他们,必是京中的大势力无疑呀,可却是谁家呢?那李正隆虽然胆子不小,却也没到这种地步。”
“也许,是土匪?”侍卫首领犹豫地说了一句,可他也感觉不太靠谱儿,京畿地区哪有大股的土匪,更别提有敢绑架公主驸马的土匪了,那得是多大股的土匪啊,起码到了能占山为王的地步了,京畿地区岂有这种土匪容身的地方。
长公主摇了摇头,不可能是土匪的,只能是京中的敌对势力。
侍卫首领想了半晌,这才吞吞吐吐地道:“殿下,驸马和小公主的事可是大事,不能轻忽,属下脑子不够灵活,想不出原因来,所以想恳请殿下,还是招来大臣,一起研究下吧!”
英帼公主和独孤宝桥又回京的事,是绝对保密的,除了府里的人外,没有别的大臣知道,就算是府里的人,也只有侍卫首领这样的人才能得知,就象他说的一样,这可是大事,哪可能让外人知道。
长公主闭上眼睛,想了片刻,她觉得这种大事,如果招来小官,或者中层官员,怕是根本研究不出什么,只能是朝中重臣才有资格参与研究,但最近一段时间,朝中重臣变化太大,不少重臣都被清洗掉了,而新上位的,她又没有拉拢好,所以找谁商量,也是挺犯愁的。
睁开眼睛,她道:“似乎只有尚书令郑瑞琦对咱们比较友善,可这种事找他来研究,他敢来么?”
大方帝国中,中央机构有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独孤女皇又在三省之上,加了个凤阁,不过凤阁里的官员只相当于秘书,工作的类别相当于中书省,消减了中书省的权力,中书省已然有名无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