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1页(2 / 2)

当吏部侍郎王汉卿被从自家祠堂带走,也象征着矗立于京师百多年的王氏门阀终于迎来了它的末日。

像这样的大族门阀,根深蒂固,与其他门阀世家联络有亲,还是头一次被破家灭门,声势上绝非曲氏可比,可以想见,之后定有无数人被牵连在内,一场波及朝野内外的震动好像已经不可避免,也让许多人感到心惊胆寒。

当日,同门下平章事李圃,枢密使汪道存一同拜会定军侯,冠军大将军赵石,商议良久,才自离去。

大将军赵石随即入宫见驾,谁也不晓得这些人说了些什么,之后又做了些什么,但王氏门阀倒下之后,一些官员降职的降职,查办的查办,贬斥的贬斥,却再未有人头落地,抄家的也少了许多。

这么一来,所有人都明白,大将军赵石是被同门下平章事李圃,枢密使汪道存说动,去宫里求情去了。

这是大秦值得庆幸的一件事情,因为皇帝陛下,大臣们,将军们都未曾昏了头,将局面弄的不可收拾。

不过对于大将军王佩来说,就不是那么简单了,宫内下旨,中书,枢密院,兵部一体赞成,大将军王佩领兵无方,软弱无能,与曲氏勾结,以谋逆之罪论处,诛三族。

这中间,还有王佩三子王仲坤,淫邪无行,结交叛逆,蓄养死士,欺男霸女,窥探官眷等等,罪名一箩筐,最后判了个斩立决,比他老爹先走了一步。

然后便是王虎,罪名云云对他已经不重要了,此人之昏聩,之无能,之狂乱已经不用其他人来为他定罪,因为大将军赵石绝对不会放过此人,抄家灭族已成定论。

只是他那个驸马儿子有些难以处置,但不久,宫里便传来消息,照杀不误,而且还是斩立决,甚至不用回京,派人快马去金州,诏金州官吏监斩……

之后的半个多月,大秦京师长安,弥漫着一股血腥味儿,失败者的鲜血肆意的流淌,家奴被发卖,女眷充入教坊司,连宫内,都时有宫人自缢的消息传出。

整个长安都是颤抖,波及开去,大秦官场的震动已经开始了,随着王氏门阀轰然倒地,大秦的另外一座山峰也开始晃动了起来……

不论是成武皇帝,还是大将军赵石都并未忘记,折家在这场风波中所扮演的角色,当年赵石初入京师,在争夺武状元的较武场上,李全寿所说的那句戏言,好像快要到了成真的那一刻了。

第0869章 吉兆

当夜,大将军赵石亲自上门拜访大将军张培贤,因在国丧期间,不便饮酒,再说两人也没那个交情,只是以清茶相待。

赵石开门见山,言道:“大将军折汇,首鼠两端,左右旁顾,不堪信重,今上欲以大将军代之,大将军意下如何?”

张培贤其实就等着这一天呢,这些时日,除了上衙之外,就没出过门儿,什么人来了都是闭门谢客,姿态已经做足,想到前敌领兵之心颇为热切。

但听到赵石的话,还是皱紧了眉头,没露一点欢容出来,“折家乃国家之栋梁,折家子弟浴血沙场者,不知凡几,所以还请大将军手下留情。”

赵石冷冷一笑,道:“大将军放心便是,如今朝野动荡,群臣不安,若是军中再生事端,将不堪设想,所以敦促折汇回京便是,折家不会大动,但敲山震虎,总要让折家明白,有些事是不能做的。”

张培贤心中稍松,沉默片刻道:“柱国,你我虽未有深交,但你之领兵才干,老夫常自叹不如的,也深有佩服之心,然王氏已去,折家再动,恐非妥当,还请柱国三思而行,也劝劝陛下不要操之过急才好。”

赵石颔首,道:“大将军为国之心,我自知之,朝野之事,转瞬即平,大将军无须担忧,只折汇次子折思廉,辱我甚矣,不但勾结王佩之子王仲坤,将家妹休了回家,且还窥伺我之妻妾,之前竟向王虎那厮讨要,如此丧心病狂,视我如无物,若此人还活在世上,怎能平我胸中怒气?”

“折汇是大将军,我就不是大将军了?他谋我算我也就罢了,竟然行那鬼祟阴毒之事,是可忍孰不可忍,虽不知是否折汇授意,但折思廉此人,定难逃性命,大将军若认为我错了,我也无话可说。”

张培贤听的目瞪口呆,倒吸了一口凉气,半晌,却也是怒容满面,一拍桌子道:“果真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