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说来,明年又要动兵?”
赵石此时心里着实畅快了不少,歪着头便道:“李相大人这是明知故问吧?”
李圃捋着胡须的手立即加了几分力道,他能够感觉到战争的来临,而且也很确定,明年的战事将非常宏大而激烈,但他想知道的则是,到底要用兵于何方。
有着同样困惑的可不仅仅是他,还有着枢密院和兵部的重臣们,都在争论着此事,冠军大将军还朝之后,也必定会给这些争论画上一个句号,只是不知道会是什么人满意,什么人失望罢了。
如果是以前,无论户部,还是兵部,都可以从粮草,兵员的调拨上,发现进兵的动向,而且,每次进兵之前,也都不会绕开枢密院和中书。
但这一次,朝中没有谁,能够看的清楚,因为无论是河东,还是河洛,或者是西北的庆阳,延州,都已经囤积了大量的粮草辎重,这几年,大秦为战争做的准备到底有多少,连他这个同门下平章事都不可能一一道来。
有了蜀中做依托,大秦的强盛,在这个时候已经显露无遗。
当然,现在李圃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猜测,明年大秦兵锋所指,很可能便会是西北那个宿敌,这事他在之后,还要仔细考量一番,在战事上,他的话语权正在逐渐消弱,这是长安之乱后的朝局,最直接的体现。
但没有人能够轻忽他所说的话,连当今陛下也不能……
可以说,这个话题转移的并不算成功,但却也是他兴趣所在,而让人好笑的是,话题转了一圈,却又回来了。
第1154章 争辩
这一番夜谈艰难无比,就像是一场谈判,有妥协,也有针锋相对,更有你来我往的试探。
他们谈及的话题不少,但也绝不算多,件件皆可谓是国朝重务。
不过,两个人谈论的话题,都在极力的避开朝廷政务,作为同门下平章事的李圃,自然不愿赵石插手太过,自然有着提防,即便赵石身为河东宣抚使,行节度事,李圃也很少谈及河东施政之事。
赵石这里也多数避而不谈,因为在政务上,他确实不很熟悉,胡乱说之,容易留下话柄,为人所笑,对于他自身而言,也没什么好处,即便他已经意识到,身份地位的变化,今后难免要越来越多的涉及到朝廷中事。
但就此时来说,过多的干涉政务,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会引起许多人的警惕不说,对之后的战事也会产生难以预料的影响。
所以,这番夜谈的结果,两个人心里都不会太过舒坦,更不会有什么文武相得的意思,更多的还是隐隐间的较量。
不过,对于李圃而言,可谓是收获颇多,又可以再次审视其人,心中许多悬而未决之事却也有了答案,总的来说,还是比较满意的,实际上,让他最安心的,则是这位大将军并未如他想象般跋扈。
难以操控不假,但还算讲道理,在一些事情上,他觉得,甚至可以取得这位大将军的全力支持……这才是真正的收获,如今的大秦,没有军中将领的支持,很多事便难以下手。
最终,李圃在心里道了一句,看来啊,将来和这位大将军打交道的时候,还多着呢,只是不知道,自己还能在这个位子上呆多久,自己去后,朝堂政局又是怎样一番情形。
也许,当年扬相离开朝堂的时候,心下之感慨,应该与自己一般无二吧?
反观赵石,所得比之李圃,可就少的可怜了,不过李圃隐隐表露出来的对明年战事的支持,也让他心中轻松许多。
明年的战事,必将是大秦自国以来,最恢弘壮阔的一场战争,没有后方的全力支持,赵石宁愿自己留在京师坐镇,将灭国大功交给旁人,也不能因为后方不靖,而致兵败,那样的结果,没人能承受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