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1页(2 / 2)

赵石瞅着旁边不见一丝疲态的种遂,心里恶意的想,每天起来,到晚上睡下,光见自己家里的人,一天也就过去了,种遂这个大将军做的,可比自己不容易的多了。

心里没什么羡慕的感觉,只觉着人太多,人多口杂不说,办起事来,也容易倍受掣肘,给他最不好的感觉就是坏事的人恐怕很多,能够成事的人很少。

当然,这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了,没在这样的大家族中生活过,即便见上再多的世家子,也无法想象他们平日里到底是怎么过的。

回到书房,书房里多了几个人,有一位种从端的兄弟,曾任过一地宣抚使,如今和种从端一般,也是在家养老。

还有种遂的两位堂兄,都是身有官职之人,一位潼关镇守副使,一位殿前司禁军副将,都是回京述职才留在府中。

其他留在府中的,则没资格过来相陪,不然的话,这书房中哪里能坐的开?

等赵石和种遂一到,酒菜便流水般的送了过来,推杯换盏,纷纷向赵石敬酒,对于这位姑爷,种家人都明白,若是没有此人,种家如今不定落魄成什么样子呢。

如今,种家又出了一位大将军,在殿前司禁军中站稳了脚跟,无论西军东军,也都有着种家子弟的身影。

尤其是那自小顽劣的种五儿,如今势头更是仅次于种遂,成了种家年轻一辈的翘楚人物,这两位种家领军之人,却都是眼前这位姑爷使出来的。

而今家族已经渐渐呈现出兴旺之兆,见到这位姑爷,如何能让人不心生敬畏之余,又有着莫名的感激和亲近。

喝了足有一个多时辰,将桌子上的人撂倒了一半,赵石才陪着种遂,将喝的醉眼朦胧的种从端送到了后宅宿处。

赵石随即告辞,出了种府,马不停蹄,直奔柳府而去……

第1172章 酒楼

柳家门户自然无法跟种家这样的豪族相比,不过却是正经的书香门第,兴国公赵石登门造访,对柳家来说可不是小事。

柳世源的夫人,带着几个儿子,都在门前迎候。

要不怎么说武人不愿跟读书人多来往呢,原因其实就在这里,繁文缛节太多,放浪形骸,洒脱存世的文人,远比不上门风严谨,一言一谈,都讲究礼数的人家多。

别看柳世源为人圆滑,谈锋也健,并非迂腐之人,但到了家里可就不一样了,连府中小童都是要读书认字学礼的。

不能说这么不好,起码家规严谨,人人都知不能仗势妄行,这还是在疏于礼教的大秦,若是到得南边,那才会叫你真正见识一下,什么叫做礼仪之家。

对于赵石来说,呆着就很不自在了,他也是头一次,进这样的人家做客,不由就想,这样的人家,翠儿那野丫头,能呆的习惯?

但见了妹妹妹夫一面,陪着他说了一阵子话,到也没觉出妹子有什么不妥,和种七娘似的,挺着个肚子,脸上不说容光焕发的,总也非是以前可比,想来在这里过的很是不错。

所以,他也没在柳府这边多呆,主人留饭,也以柳世源不在,家中尽多女眷,自己不好多留为由,退却了。

赶着晚饭之前,出了柳府,想了想,总归不能这会儿去种府接人,便带着几个护卫,沿着街边在朱雀大道上寻了一家酒楼。

长安城里的酒楼,大多一个模样,价钱也是不菲,大多可以看到歌舞乐班,当然,只想吃饭,可以去酒肆,茶寮,花费也便少了不少,所以,很多初来长安的外乡人,只是听歌看舞的话,便很难区分酒楼和青楼之间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