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征伐西辽的战争中,崭露头角,为大将军李刑所看重,在组建兴武军时,屡屡提拔于他,而他身上的国武监烙印,也让他在兴武军中如鱼得水。
到了这一战当中,因兵力单薄,大将皆出的原因,这一路一万骑军,便被大将军张锋聚交到了他的手里。
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这十多年来,一直在努力把握机会的薛奴儿,自然不会让这机会在自己手中白白溜走。
对面,是成群结队的蒙古骑兵,在他眼中,这些都将是他的战功,他和身后所有的秦军将士一样,骄傲而又自信。
而这骄傲和自信来源于如臂使指的大军,来源于他们百战百胜的威名,来源于数不清的敌人的鲜血,以及多年以来,训练时流下的那许多汗水。
这是一支独一无二的军旅,世上没有那支军旅能与它相提并论,蒙古人也不成。
先发起进攻的,不是蒙古人,而是秦军。
薛奴儿只是抽出了腰间的钢刀,略微前指,并没有多说半句废话,因为这里包括他,所有将领乃至军卒,都知道自己要干什么。
面对相同数量的敌军,战术早已演练过了无数次,尤其是草原兵马,更不用多做吩咐,因为他们本就是为了应付草原胡骑,才被建立起来的。
狭路相逢勇者胜……
第1636章 碰撞
“散开,以百人队为准,各自游弋。”
对面的大军在向前移动,哲别知道,这场骑战,竟是没有任何多余的时间,来进行一些布置。
一般来说,两军接战,总要先观察对手,然后传下军令,鼓舞士气,等等,这些几乎是战争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尤其是冷兵器战争。
但有的时候,一场遭遇战,会将这些环节统统忽略,这是所谓的狭路相逢了。
说实话,像秦军和蒙古军这样的两支骑军,是不存在狭路相逢这种可能性的,因为越是骑兵,对周遭情形的哨探越是不会放松。
而且,因为他们是骑兵,所以哨探的距离会非常远。
两军相隔十数里,甚至是数十里的时候,其实便已经知道了对方的动向,兵力,装备,辎重如何等等。
不过,越是精锐骑兵,想要哨探大军行进情形,也会非常困难,因为他们的斥候会是精锐中的精锐。
斥候间的较量,胜出者,往往会得到敌人更加详细的情报。
说了这么多,其实只想说明了一件事,秦军的进攻很突然,几乎没给蒙古人留出太多准备的时间。
这在精锐骑兵相持的时候,是十分罕见的。
蒙古统领蒙古万人队的是博尔忽,赤老温,忽必来等这样的蒙古将领,很可能会在第一时间,同样下达冲锋的命令,直到战事不利时,才会慢慢转向蒙古人最为熟悉的作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