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3页(2 / 2)

“一来,军中诸将,生有异心,臣本欲为陛下除之,以绝后患,但……除念及旧情,不忍下手之外,也想着,此辈,皆我大秦栋梁之才,一朝尽绝,或生动乱,或使国势衰颓,以一己之心,而绝国家兴盛之途,此帝王之心也,臣不愿为之,只能留于陛下圣裁。”

“陛下若有意,臣已使人,送上名录,此辈,皆可重用,以代叛臣,许三五年后,军中新老交替之下,心疾可除也。”

“若陛下仁慈,有恢宏之心胸,既往不咎,也便无须多言。”

“二来,微臣此去,逍遥一身,怕是今生不会再履秦地,臣之家小,愿意北上塞外的,请陛下送归,此为不情之请,全凭陛下做主就是。”

“三来,微臣本欲回京之后,再跟陛下细述,如今也只能在此书写一二,可惜……”

“南唐,南宋,积弱之国,挥兵可平,算不得多大的事情,臣要说的是,军中之事,诸人限于眼界,多有因循守旧之处。”

“以臣之见,若成汉唐事业,秦军已有过之,然,陛下若想开一代之局面,不让古之贤君专美于前,却要另辟他途,不若着眼于水军,海上之基业,风景佳好处,足胜陆上百倍……”

“若陛下无意于此,那臣可就不客气了,许陛下十载,到时海上再无大秦之旗帜,臣便取之,到时,陛下可不要怪臣才好。”

第1646章 尾声(二)

成武皇帝李全寿览阅之后,默然终日,当夜,宣中书,枢密重臣入宫。

众人皆以为,皇帝陛下必定雷霆震怒,也做好了规劝的准备。

大将军赵石一去无踪,其实让很多人松了一口气。

河北大军军中生变之事,消息已经隐约传来,详情虽不甚了了,但这样的大事,猜测起来,对于这些朝堂重臣而言,并非难事。

河北河南,大军云集之处,生出那样的变故,着实令人生出一身的冷汗。

因为那并非只是河北,河南军中的事情,延及开来,大秦各地驻军,都有不稳之嫌,即便是京师长安,也没人能保证,大家就都无有二心。

要知道朝廷上下,大将军赵石之党羽门下,也是数不胜数。

可谓是河北一乱,天下皆乱,立时便有江山变色,社稷倾颓之忧。

好在,赵石不知所终,群龙无首,事情也许便有转机。

不过如此大事当前,皇帝陛下怎能不怒?他们这些朝臣,之前议论纷纷,上书攻讦者,不在少数。

追究罪责,他们一个个都难逃其罪。

迫反军前大将不说,事发之时,又无一人察觉,这是怎样一种愚蠢?怎样一种无能?

回想起来,众人自己也是诧异不已,在大将军领兵之时,攻讦于其人,好像已经成为了一种惯例……

这是什么时候形成的惯例?这又是怎样可怕的一种惯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