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页(1 / 2)

南烨听老者说完才明白,这蛊寨之中家家养蛊的说法都是外界以讹传讹,真正的蛊婆凤毛麟角,莫说花藤、彭小五这样的外人害怕,便是金蚕寨中的族人也害怕蛊婆放蛊。那些被认为有蛊的人家会受尽歧视和羞辱,连亲友也害怕与之往来,生儿难娶妻,生女难嫁人,更有甚者为此丢了性命。

由于《汉律》中明文规定放蛊者死罪,以前便有汉官请巫师到寨中除蛊。只要巫师指认谁家有蛊,不论真假一律处死弃市。正因如此寨中人才那么惧怕南烨这些生人。而且因为传闻寨中有蛊,周边洞寨皆不愿与之交易,所以格外贫穷落后。

有道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周围洞寨中有些大胆的泼皮不畏巫蛊之说,便借此机会到金蚕寨中低买高卖赚取差价,寨中越发贫穷起来,却富了几个泼皮。

老者正长吁短叹的讲着故事,突然旁边一户人家房门大开,走出一个领着小孩儿的妇人来。那小孩哇哇哭着,嘴角还流着血。

那妇人也不顾孩子,走到房门口便指着另一户人家大骂道:“着蛊了!着蛊了!挨刀砍脑壳的,谁放的蛊我已知晓。她不赶快收回去,我是不饶她的!妘萱家有蛊啊,她放盅害我儿,让我知道了。她不赶快收回去,我是不饶她的!哪天我要抬粪淋她家门,拣石砸她家的屋顶,让大家都知道她家有蛊,有儿娶不来,有女嫁不去哩!”

妇人的喊声中充满了愤怒和仇恨,也不知妇人所骂的妘萱到底是何人,也不出来分辩一二。那妇人骂了一阵街,便又领着孩子回了屋。南烨等人都看傻了,花蓓忍不住问老者道:“这疯婆子与那户人家有何仇怨,竟然如此谩骂?”

老者叹了口气道:“谈不上什么仇怨。估计她家小儿不是吃硬物呛出血泡,便是被鸡骨鱼刺之类的卡了喉咙,这才跑出来喊寨。”

听完老者解释,众人才明白那妇女是想通过这种喊寨的方式,让“放蛊”的人听见了心里害怕,自动将“蛊”收回去。而她大骂的妘萱自然便是她认定放蛊的人家。因为这种藏蛊之事越描越黑无法申辩,被骂的人不想事情闹大就只能忍气吞声。

南烨闻言心中不由觉得好笑,之前他听了彭小五和花藤的讲解还以为这蛊术有多厉害。此时他才知道这蛊术的威力不过是以讹传讹,无非是古人迷信,将一些不明缘由的疾病动辄归咎于蛊。

此时南烨很想知道这寨中到底是谁家有那五只百年蛊虫,于是便再一次施展了寻宝技能。结果简直让他大跌眼镜,原来那五只蛊虫果然在那妘萱家里,看来那妇人喊寨也并非毫无根据。

第363章 匿玉玺孙坚背约 访蛮疆南烨寻蛊(24)

发现了百年蛊虫的下落,南烨便问那老者道:“敢问老人家,那妘萱家里真的有蛊吗?为何那妇人不骂别人,专骂那妘萱?”

老者摇头道:“谁会承认自家有蛊?何况那妘家祖辈还是除蛊的巫师。只是可怜那妘丫头爹娘死的早无人护持,人长得又水灵,便有无赖诬她是蛊婆,好上门去占便宜。”

花蓓气愤道:“莫非就无人教训那些无赖,任由他们胡作非为吗?”

老者叹口气道:“怎么没人教训?寨主与邻人起初皆是护着妘丫头的。妘丫头本来心眼就好,又得了邻人关照便总想着报答,家里有些好吃食自己不舍得吃,都分给邻家孩童。结果反倒惹出祸事。”

典韦奇道:“知恩图报乃君子所为,怎么反还惹出祸事?”

老者道:“前年有一家孩子害病上吐下泻,家里人问他在外面吃坏了什么,孩子便说是吃了妘丫头给的东西。那家人疑心妘丫头放蛊,便去求她将蛊收了去。妘丫头自然不承认自家有蛊,亲自去查看,结果发现小孩儿吐出的东西里有毒菌,便让那家人速去求医。可能是小孩儿怕大人责备,死活不承认自己在山上吃了毒菌,家里大人便又去找妘丫头收蛊,最后一拖二拖那孩子便夭折了。自此两家结怨闹到寨主那里。”

花藤问道:“你家寨主又是如何判断此事?”

老者道:“寨主睿智,自然是依理评判。那孩子腹中只吐出毒菌,未见蛊虫,自然怪不到妘丫头身上。可是那家人不服,硬说妘丫头是蛊婆,毒菌即为蛊,一连在寨中骂了数日之后又砸了妘家的东西便举家迁走了。自此再也没有孩童敢吃妘丫头给的东西了,还有不少族人认定她是蛊婆。若不是寨主庇护,妘丫头早就让吐沫淹死了。”

南烨心中暗叹:“封建迷信害死人啊!”若不是老者讲明原委,他差点误认为这妘萱便是传说中害人的蛊婆。如此看来这妘萱家只是有蛊虫,却从未害过人。

既然知道了百年蛊虫的下落,也探明了其中并无险情,南烨便对王越道:“这妘萱姑娘着实可怜,爹爹何不与我登门拜望一番,若能帮衬一二也是一桩善事。”

王越虽不知妘家有蛊,但也能猜到南烨别有用意,否则不会提出二人单独行动。于是便道:“我儿能有此善心甚好!王洪、王福你二人且留在此照看花藤姐弟,我等去去便回。”

典韦、周仓见那妘家房舍离此不远,南烨又有王越跟随没什么不放心的,便点了点头。不过花蓓三人却都想跟着南烨同去。

南烨要去找妘萱取那百年蛊虫,自然不能让花藤他们知晓,这才要甩开他们单干。见三人闹着要去,南烨便对花蓓道:“小蓓听话,在此等我回来,否则以后不给你讲故事了。”

情窦初开的花蓓最怕惹自己爱慕的王兄生气,听到南烨威胁顿时不再吵闹。带来见姐姐不去了,也就不闹着要去了。花藤见两位小洞主留下,自然也要跟着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