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页(1 / 2)

周泰这一认输,典韦也收了手客气了两句。这一战他只用出了八分功力,不过就算如此典韦也觉得周泰武艺十分难得了,典韦估计周泰若在南烨麾下武艺可以勉强排进前十。

韩当、周泰先后战败,意味着孙策麾下的新老武将代表都不是南烨这三将的对手。程普、蒋钦、凌统等人也就不再出马现眼了。一群文武都将目光看向孙策,如今也只有江东小霸王或许可以敌过三将之一。

孙策看完四将交手也是心痒难耐,他本来就不在乎分润些好处给南烨,答应比武完全是为了满足他自己的好战欲望,此时自然想要下场一较短长。他能被称作小霸王,武艺自然有过人之处,已然进入了超一流水准。孙策估量自己武艺应该能与杨雄战平,可不一定敌的过典韦。不过出于武人的自尊,孙策并没有选择已经战了一阵的杨雄,而是出马来到了赵云面前。

赵云见孙策出马朝自己而来,抢先行礼道:“孙将军请赐教!”

孙策还礼道:“赵将军不必客气!你我今日抛开身份大战三百回合!”说罢挺枪跃马来战赵云。

赵云催胯下闪电白龙驹,持龙胆亮银枪与孙策交锋。孙策胯下马,掌中枪也有讲究,胯下之马名为快航,手中之枪名为霸王枪。两人都是宝马、名枪,谁的装备都不比谁差,战阵交锋全凭武艺高低。

孙策舞动霸王枪,时而如游龙出水,时而似凤舞九天,自有一种恢弘壮丽一往无前的霸王之气。赵云龙胆枪运转如圆,时而如陀螺转动,时而如巨伞回旋,任由孙策长枪狂风暴雨般落下,赵云也如雨中荷莲,滴水不能沾身。

赵云的七探盘蛇枪精髓便在于这盘蛇守势上,其中蕴含了南烨传授的太极奥义,便是吕布重生也攻不破赵云的防御。孙策可不知道赵云枪法守势强于攻势,还当赵云也与典韦、杨雄一样是出于礼让才守而不攻,这让孙策极为恼火,出枪更急更猛。

孙策枪法越快,赵云反而越不着急,因为他的盘蛇枪一旦用出便圆润如盾,不论孙策刺出十枪还是百枪,在赵云看来都差不多,完全能够以慢打快,便是百鸟朝凤枪遇上这盘蛇枪法都要被克制,更别说孙策的霸王枪还没达到百鸟朝凤枪的出枪频率。

赵云、孙策这两位超一流武将交手,可比之前两场实力悬殊的较量有看头。孙策麾下将士纷纷呐喊,为孙策助威。二人以快打快,竟然战了一百回合不分胜负。

表面上看是赵云守多攻少,孙策守少攻多,可是只有孙策心中清楚,自己的攻势虽强却难破赵云防守。赵云进攻次数虽然不多,却招招出其不意,令人淬不及防,好几次孙策都差点中招。最要命的是两人相争上百合,孙策已然满头是汗,进攻远不如之前凌厉,可是反观赵云却依然不见疲累,似乎与二人刚交手时一样游刃有余。

孙策自知再打下去自己也难胜赵云,刚想停手认输,便听南烨道:“伯符、子龙且住手,你等交手百余合难分上下,这局就算平手如何?”

孙策知道南烨这是给自己台阶下,哪有不从之理?收枪拱手道:“赵将军枪法不凡,果然厉害!”

赵云也客气道:“孙将军武艺超群,再战下去云不是对手。”

双方各自归阵之后,若依孙策的脾气,比试也就到此为止了。可是周瑜、张昭却是不肯吃亏的。自从南烨助刘繇守住了半个扬州,周瑜、张昭等人便开始将南烨当作假想敌。比起北方的霸主袁绍来,南方的强者南烨显然对江东的威胁更大。尽管目前双方还是盟友,可是眼光长远的周瑜可不认为双方关系会一直和睦下去。

周瑜既然将南烨当作假想敌,自然少不了对其麾下文武进行一番研究。据他所知,典韦、赵云便是南烨麾下的顶级武将了,所以周瑜认为南烨之所以只派出三将迎战,是根本没有第四员战将能力压江东诸将了。就算周仓出马,也未必能胜主公孙策。

第552章 曹刘孙南讨袁术 刘协袁绍双为帝(3)

误以为南烨无将可派的周瑜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只要战胜了南烨的第四员将领,那就可以将缴获少分南烨一成。可别小看这一成战利品,要知道袁术二十万大军的辎重、粮草、军械,便是一成也数以万计,绝对不是小数目。

周瑜策马而出对南烨拱手道:“法师之前曾言,有四员战将可让江东诸将挑战。如今法师三将皆已出战,确实个个勇武过人,我等不敌也。敢请法师让第四员上将出阵一见,不论胜负如何,也让我等见一见法师麾下上将的风采。”

孙策闻言皱了皱眉,觉得自己这边败了三阵就够丢人了,何苦再死皮赖脸,非要输上四场才罢休。便小声问张昭道:“公瑾这是何意?”

张昭附在孙策耳边道:“我等料定光华法师再无上将,这第四将只是虚张声势罢了。主公若此时作罢,便中了法师之计。公瑾便是看穿此计,想让主公胜上一仗,找回颜面而已。”

孙策对于一成的战利品倒是并不放在眼里。可是这面子问题他确实放不下。刚才三战自己这边输了两场,平了一场,这对麾下将士的气势可是不小的打击。此时南烨站在自己一边还好,将来若万一与南烨为敌,恐怕自己将士就该不战先乱了。想到此处孙策便没阻止周瑜。

南烨听了周瑜所言哈哈一笑道:“公瑾对我恐怕有所误会。不是我小气不肯派齐四员将领,而是有一将正在我营中领兵,未曾与我同来。公瑾若一定要见,且容我回营一趟可好?”

周瑜一听南烨推脱,更加断定南烨麾下再无上将。便道:“若能一睹法师麾下上将威风,便是等待一时又有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