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页(1 / 2)

少年道:“我乃卧龙之弟诸葛均也。我等兄弟三人,长兄诸葛瑾,现在交州光华国师处为官,孔明乃我二兄。”

刘备心中暗道:此次是士卒打探清楚我才来访,怎么又不在家?到底是士卒打探有误,还是这孔明特意回避?刘备心中虽生疑虑,可是却有城府,并未质问诸葛均。只是问道:“卧龙先生今日在家否?”

诸葛均道:“皇叔若早来一日家兄还在,只是昨日又出外闲游去了。”

刘备见诸葛均面色坦然不像撒谎,便问道:“卧龙先生何处闲游?我可亲往探访。”

诸葛均尴尬笑道:“这我可说不准。家兄平日或驾小舟游于江湖之中,或访僧道于山岭之上,或寻朋友于村落之间,或乐琴棋于洞府之内。往来莫测,不知去向。”

刘备闻言叹息道:“不想我缘分如此浅薄,竟两番探访不遇大贤,实为可惜。”

诸葛均道:“皇叔少坐,我这便命人献茶备饭。”

张飞在一旁嘟囔道:“我等此来又不是图的茶饭。那先生既不在,兄长回去便是。”

刘备瞪了张飞一眼,又对诸葛均道:“先生不必麻烦,我等片刻便去。久闻令兄卧龙先生熟谙韬略,敢问所观何书?”

诸葛均道:“这却不知。”

张飞见诸葛均与那小书童一样也是一问三不知,更不耐烦道:“问他作甚?我等不如早归。”

刘备喝止张飞又向诸葛均赔礼。诸葛均不好意思道:“家兄不在,让皇叔与二位将军辛劳一趟。若是皇叔还有要事便请先回,他日容家兄回来再去拜访皇叔。”

刘备闻言忙道:“岂敢有劳先生枉驾。数日之后备当再来拜望。愿借纸笔作一书留与令兄,以表刘备殷勤之意。”

诸葛均桌案上便有文房四宝献与刘备。刘备展开纸张写道:“刘备久慕大名,两次拜见,不遇空回,心中惆怅。想备汉朝苗裔,却目睹大汉朝廷更替,纲纪崩摧,群雄乱国,恶党欺君,不由心胆俱裂。备虽有匡扶社稷之心,却乏经天纬地之策。久闻先生仁慈忠义,特望先生出山,展吕望之大才,施子房之鸿略,则天下幸甚!社稷幸甚!为表诚心,备当斋戒薰沐,再拜尊颜,还望先生赐见。”

刘备写罢递与诸葛均收了,这才拜辞出门。诸葛均送出门外,见刘备三人走远这才返回堂中。就见兄长诸葛亮正在拿着案上留书皱眉观瞧。诸葛均上前道:“我见那刘玄德甚有诚心,又是汉室宗亲,有匡扶天下之志。兄长既欲出山,何不投效此人?”

诸葛亮叹道:“刘玄德欲为汉室平乱虽是仁心,但自古以来,治乱无常。自高祖斩蛇起义以汉代秦,是由乱而入治。至哀、平之世二百年太平日久,王莽篡逆又由治而入乱。光武中兴重整基业,复由乱而入治。至今二百余年民安已久,故干戈复又四起,此正由治入乱之时,岂可轻易而定?正可谓顺天者逸,逆天者劳,张角、董卓、李傕等辈并无大才却可一呼百应,皆因顺天作乱而已。由此可见汉室衰微不易匡扶,更何况刘玄德兵微将寡,若要斡旋天地,补裂乾坤殊为不易。只怕我纵然出山相助,也是徒费心力而已。”

第699章 马超庞德投交州 卧龙凤雏齐出山(14)

诸葛均听诸葛亮一番解说似是不愿去投刘备。他有些奇怪问道:“兄长既然不愿徒劳费力,何必又令我代为试探?”

诸葛亮苦笑道:“刘玄德虽不一定能重整汉室江山,却不失为礼贤下士之明主,若随此人定能展我平生之所学。在我有生之年可助其创下一番基业,至于百年之后是何人一统这天下,又与我何干?”

诸葛均看出诸葛亮有些无奈,便问道:“兄长以为百年之后何人可得天下?”

诸葛亮道:“北有曹孟德,南有南光华。此二人得天独厚,只恐怕此生难分高下,天下当落于二人后辈之手。”

诸葛均眼前一亮问道:“兄长何不去投此二人?”

诸葛亮笑着给弟弟解释道:“此二人麾下文武不缺,我便相投也难得重用。若是言不听计不从,腹中韬略不得施展,我还何苦出仕?不如在此躬耕。再者兄长已然投了南光华,公休(诸葛诞的字)又投了曹孟德,万一南北二人未能功成,我诸葛家休矣。我投刘玄德也可为诸葛家留条出路。”

原本诸葛亮确实嫌刘备兵微将寡实力太差,可是刘备两次登门求贤若渴,这让诸葛亮找到了投效刘备的理由。因为诸葛亮发现不论去投何人都是锦上添花,唯有去投刘备是雪中送炭,必定可得重用。还有一点诸葛亮没和诸葛均说,就是诸葛亮很想试试自己的本事,看看能否扭转这乾坤定数。

却说刘备回到新野选择吉期,斋戒三日薰沐更衣,欲再往卧龙岗探访诸葛亮。这回不止张飞不爽,关羽也不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