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之后司马懿身穿铠甲走上大殿,此时的司马懿虽然一脸风霜之色,可是目光如鹰,隐隐散发出一种威压,甚至超过了许多武将。
曹丕见司马懿殿下行礼,急忙道:“司马都督一路征战多有劳苦快快请起。朕正有要事与都督商议……”
当司马懿听曹丕说三路大军已然攻破许昌得了三州正往邺城而来,脸上并无多少惊慌之色,笑对曹丕道:“陛下不必忧心。臣此次出兵辽东,不光收复了辽东之地,还与乌桓、鲜卑结盟,借来了三万鲜卑骑兵和两万乌桓骑兵。又有辽东五万人马与幽州五万人马与臣同回。南烨、刘备、孙权皆如跳梁小丑不足为惧。”
曹丕在邺城已然集结了二十万人马,再加上司马懿的十五万人,兵马总数达到了三十五万,这可比南烨、刘备、孙权的兵马加在一起还多。曹丕当时安心道:“有都督回城领兵,朕无忧矣!只恐三家兵马去而复返,冀州征战不息,都督可有妙策一劳永逸?”
司马懿扫视了殿中文武一眼道:“微臣已有定计,只是计策繁复,非是片刻可言。还请陛下容微臣回去沐浴更衣,再入宫中与陛下细言。”
曹丕一看司马懿的举动便知道他是以休整为名回避殿上群臣。反正眼前的危急已然解决,曹丕也不着急,便点头道:“都督多日未归,且先归家休息团聚一番再来见朕不迟。”说罢便散了朝会。
几名与司马懿交好的文武见曹丕离去,便上前询问司马懿有何妙计。司马懿只是微笑不答,若再追问,司马懿就推说一路劳累。众人见问不出什么便纷纷散去。
待到晚间,有宫中侍卫来报曹丕道:“司马大都督在宫门外求见陛下!”
曹丕闻报速命人将司马懿请入内宫书房,同时将从人屏退,偌大的书房之中就剩下曹丕、司马懿君臣二人对坐,除了灯烛燃烧发出的噼啪细响,整个屋子里寂静无声。曹丕打破沉默问司马懿道:“司马都督日间不言计策,可是担忧事情泄露?”
司马懿此时已然换了一身文士妆扮,可华美柔和的衣物丝毫无法掩盖司马懿身上的萧杀之气。只见司马懿微微点头道:“臣有一计不但可令三路兵马不攻自破,还能令南烨、刘备、孙权互相猜忌攻伐。只是此计太过歹毒,不宜在殿上明言。”
曹丕一听有如此好计,直接将司马懿所说的“歹毒”二字忽略过去,兴奋问道:“都督究竟有何妙计?”
司马懿反问曹丕道:“陛下可知二桃能杀三士乎?”
曹丕当然知道二桃杀三士的典故说的是齐景公将两个桃子赐给麾下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名勇士论功而食,结果三人争功之后皆弃桃自杀。此时司马懿显然是用三士暗指南烨、刘备、孙权三人,曹丕疑惑道:“朕亦知桃可杀人,怎奈手中无桃。”
司马懿闻言笑道:“天子之位便是天下最大的桃子了。”
曹丕此时更是糊涂道:“天无二日,民无二主。天子之位只有一个,何来二桃之说?”
司马懿解释道:“陛下可将帝位禅让与刘备,诏书中言刘备是汉室宗亲当受此位,此一桃也。陛下再将玉玺送与孙权,便言玉玺曾是孙坚所得,孙权天命所归,此二桃也。二人得此二桃必称帝位,南烨兵强将广却不能得桃,定与二人相争,如此陛下无忧矣。”
曹丕从理性角度可以判断司马懿此计不错,可是感性上却对禅让之事有些不快,他这皇帝瘾还没过够呢。曹丕皱眉问司马懿道:“禅让刘备,朕当如何自处?”
司马懿岂能不知曹丕所想,便劝说道:“陛下可暂退王位以待天时。三家相争必有损伤,陛下那时可乘势而出,重得三州之地再登大宝。此计与当初陛下先封三人为王,而后自己称王并无不同之处。”
曹丕仔细一想也对,这皇帝之位虽然显赫,可却比不上自己性命重要,何况日后还有再称帝的机会。心中认同了司马懿的计策,曹丕又问:“刘备以仁义著称于世,若是他不中计策,反要朕还位于刘协又当如何?”
司马懿闻言冷笑道:“臣所言歹毒之处就在于此。陛下只要先暗中遣人杀死山阳公一家老幼,刘备便不得不中此计。”
曹丕闻言一惊道:“不可!万万不可!如此岂不害了皇妹性命?再说此事一旦败露必然遗臭万年。”
司马懿自然知道曹丕的妹妹嫁给了刘协,更清楚此事风险,但他却有十足把握劝说曹丕。司马懿缓缓言道:“陛下莫非忘了登基之时曹皇后便与陛下反目?那时她可未顾及兄妹之情。至于机密泄露陛下更加不用忧心,交于微臣去办就是。”
曹丕心中挣扎了好一会,可最后还是咬牙点头道:“那便有劳司马都督了!”
司马懿微微一笑,一双鹰眼眯成缝道:“陛下放心便是。”
当司马懿回到府邸已然夜深,可是他却并没有进自己的卧室,而是来到后院。在府邸后院的把脚处有一间不起眼的小屋,从表面看就像是一处柴房,漏风的木门上挂着一把锈迹斑斑的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