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页(1 / 2)

当刘备、孙权称帝的消息传到交州时,南烨的准备工作也接近尾声。这一夜郭嘉等重臣齐聚在南烨府上,商议着最后的细节。

全部事项基本敲定之后,戏志才长出了口气道:“总算是等到这一天了!想必明日刘备、孙权称帝的消息就会百官尽知,到时必有人再次上表请国师称帝。”

南烨闻言笑道:“那我明日正可顺势而为,将建国之事公布于众。”

贾诩犹豫了一下道:“刘备、孙权皆敢称帝,国师若称帝,百姓绝无非议。国师可再考量一番。”

南烨摇头道:“今后的皇帝可不再是为所欲为大权独揽,不但要受制于法,还要为天下表率,处处受世人监督。我自由惯了,可受不了这份约束。”

蔡琰在一旁闻言笑道:“夫君不受这约束,便让子嗣受这约束,还要改做他姓,实在不为人父。”

南烨闻言不由苦笑,别人家的孩子都是争着做皇帝,偏偏自己家这几个小子没有一个愿意做皇帝,不是要做科学家,就是要做大将军,还有一个竟然要学甘宁做海盗的。最后南烨只能让甄宓的儿子南懿来做这个皇帝,不是他愿意当这个皇帝,而是他年纪小,还不会发表反对意见。

次日一早,南烨升殿议事。果然华歆出班奏道:“前日闻山阳公遇刺身亡,我等劝国师早登帝位,以安天下,国师不肯。今日又有人来报,关中王刘备、吴王孙权皆已称帝。此二人德才不及国师尚可自立为帝,国师德布四方,仁及万物,越古超今,虽唐尧、虞舜不过如此,岂可落于人后?群臣商议,汉祚已终,国师登基,上合天心,下合民意,还请国师准奏。”

审配又出班道:“自国师治理交州,百姓安康,万国来朝,嘉禾蔚生,甘露下降,白象、白罴祥瑞之物,皆为国师所用。此是上天示瑞,国师代汉之象也。”

沮授、田丰等人本不赞成南烨及早称帝,就是担心另外三家因此联合与南烨为敌。可此时刘备、孙权皆已称帝,便是沮授、田丰一干人等也不反对南烨为帝了。

南烨听完百官奏请之后道:“刘玄德汉室苗裔,孙仲谋玉玺为凭,我何德何能可继汉统?”

陈登出班道:“国师德布天下,救万民于战火。民心所向,如何不可为帝?”

南烨笑道:“天下不可一日无君,若无人可以为帝,我尚可勉强为之,只是如今有一人比我更宜为帝,我欲立之,正要与诸公商议。”

田丰初时虽不愿意南烨自立为帝,可更接受不了刘备、孙权为帝,于是出班道:“国师若欲将帝位让予刘备、孙权之手,我等皆不能从命!”

文武百官闻言附和道:“臣等附议!”

南烨还真是第一次领教百官抗命,不过他心中并无不喜,反而有些高兴,毕竟百官有此勇气反对自己,日后便有勇气制约皇权。他朝着郭嘉等重臣扫了一眼,见他们个个带笑,也不由一笑道:“我非是欲立刘玄德、孙仲谋。而是欲立先君刘协之子刘懿为帝,以继汉统。”

殿上众人闻言皆是一惊,沮授疑惑道:“臣闻山阳公一家老幼皆在途中被贼人所害,如何还有子嗣在世?”

郭嘉此时出班笑道:“诸公岂不知国师有未卜先知之术?国师早知山阳公一家有难,便暗命杨雄将军前往救之。怎奈杨将军晚到一步,山阳公已然遇害,唯有三子刘懿幸免。据杨将军所言,那些山贼训练有素,不像寻常贼人,倒像军中劲旅,疑是曹丕所遣。因此国师一直未将此事告之于众,只等回到交州才敢言此事。”

第822章 南北汉吴成鼎立 四方诸侯拓疆土(5)

交州百官听闻刘协有一子未死,反被南烨所救,有的恍然大悟,感叹南烨国师未卜先知。有的则是将信将疑,不知这故事是真是假。还有人暗挑大指,认为南烨本有机会杀人灭口自立为帝,却要救回刘协子嗣拥立为帝,不愧为仁义之主。

南烨也不管百官如何去想,直接对一众文武言道:“曹丕篡逆,逼迫先帝禅让而得天下,名不正而言不顺,因此时日无多便复王位。曹丕退位,本该将帝位复还于先帝,怎奈先帝无福身死,而先帝之子理应继承汉统。因此我欲立先帝子嗣刘懿为帝,诸公以为如何?”

郭嘉、典韦一文一武带头出班道:“国师英明!臣等愿遵国师法旨!”

百官见此二人一出,才明白南烨早有计划,几个随军重臣想必全都知晓,只是没有说破。这倒是与郭嘉所言相符,就是南烨为了保护刘懿安全,将此事隐瞒下来。既然南烨与一群重臣全都意见一致,百官也就不再多言,纷纷附议。

南烨命人选择良辰吉日,筑坛于南郊,举行继位大典。与刘备、孙权相比,南烨拥有的财力、物力、人力都强出许多,典礼盛况空前,数十万百姓前来观礼。南烨领着化名为刘懿的儿子南懿走上了圜丘祭坛,朗读祭文,拜祭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