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昶是始终保持中立的,站在后头也不打眼,他躬身站着,突然觉得像是被什么盯了一眼,背脊发凉。
弘元帝示意他说,三子的差事是协助边防要务以及属国纳贡,他是有发言权的。
“司承这些年常对我说想要建功立业,男儿当志在四方,儿臣想这也是个好机会,不如让他试试看,既能为我朝正名,又能锻炼自身。”
“我们疏懒的青雀也会说这种话?”
魏司承先是惊讶,后又挠了挠头:“那都是私下闹着玩的,三哥可就折煞我了。”
九子的话让闹得不可开交的大殿稍稍缓和,就连平日严肃的弘元帝也带着了点笑容,九子是让他放松的存在。
太子等人停了话头,笑看这同一母妃名下的两兄弟窝里斗,形势对他们有利。
他们觉得没了九子,三爷党的势力也相对弱了下来。
于是也在一旁煽风点火,说些冠冕堂皇的话。
肃王当然也有自己的顾虑,自从上次献税法失败被皇帝狠狠批过,淑妃已察觉到魏司承的不可控,倒不如打发到战场,胡人凶悍,魏司承这样在皇宫里娇身冠养的,哪里受得住,死在外头也好过他们来处理。
到这场争辩尾声,弘元帝道:“此事稍后再议。”
御书房中,除了几位肱骨大臣外,只有魏司承一位皇子被太监引入内。
“对你三哥的举荐,你可有话要说?”
平定胡人之事是眼下必然,要扬庆国国威,振奋士兵,必然要有一位皇室之人出面。
此时,有宠爱有名声,偏偏无权无势的魏司承成了最适合出去的。
由皇上说的话,也能看出他心中有了定论。
这就是所谓的宠爱,真到需要时,宠爱什么的没丝毫用处。
九子没有武力,这般弱不禁风,随时都可能死在西北。
魏司承心底有些发凉,他被推到了台前,是一颗被放弃的棋。
只有摸着胸口藏着的荷包,他的心才没有那么冰冷。
他没有退路:“胡国屡次来犯,侵犯我大庆威名,虽远必诛。父皇年轻时打下庆国赫赫威名,儿臣亦是向往之。”
始终没什么表情的弘元帝笑了起来,捋了捋胡须:“好!有志气!比你那几个贪生怕死的哥哥好多了!”
“杜相啊,看来这次是朕输了啊!”来此之前,弘元帝与杜相几人对九子的选择做了猜测,有主战也有主和的。
“九殿下志在千里,臣恭贺皇上,获此麟儿。如果没有您的骁勇善战,也没有端王殿下如今的奋战之心。”杜相笑着附和,又顺带恭维了一下皇帝。
没有陛下您,怎么有这么优秀的皇子,这都是陛下您的功劳!
果然弘元帝听着舒坦,魏司承低头浅笑,心里却道这老狐狸,本事不大,却十成十的爱排斥异己、二面三刀。面上看着像是帮他,实则在为三子铺路,据他的探子报告,私底下又与太子党走得近,典型的左右逢源、口蜜腹剑,这是把宝押在了那两位身上,谁也不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