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页(2 / 2)

然而最终,这个建议并没有被天子采纳。

因为有一个更好的人选——名将皇甫嵩!

皇甫嵩本为名将皇甫规之侄,可谓家学渊源。又曾履任地方官,后来击破黄巾,立下实打实的战功。再则,皇甫嵩也是凉州人,同样十分了解凉州的地理人情。

最后一个重要原因,皇甫嵩杀性不小,当初坑杀黄巾贼那是以十万计!

叛贼荼毒大汉边塞数年,每每让朝廷头疼无比,天子首先想的,是让这些叛贼去死,而不是招降!

所以,当下便拜皇甫嵩为左将军,拜中郎将、破虏将军、斄乡侯董卓为前将军,以皇甫嵩为主,督领前将军董卓,前往平叛!

……

李铮在富平莫名其妙的等了两个月,军队时时戒备,刻刻紧张,但预想中的战争并没有来临。

甚至于朝廷的音讯,也一点全无。

李铮不由苦笑,这一番功夫,算是白做了。看来便是荀攸这般智谋之人,没有足够的信息,也会猜测判断失误啊。

当然,说荀攸失误,其实也不然。

不管怎么说,只要没给自身造成损失,计谋就不算出错,至多就是落空而已。想必荀攸也是因为信息不够,自知难以分辨内中详情,才建议李铮按兵不动。

既然朝中没有诏令,李铮也乐得清闲自在。他本就不愿意在自身还不够强大的情况下,与叛军硬拼,对他而言,没有消息,就是不错的消息。

两个月过去了,时间到了中平五年三月中。

整个灵州的春播,乃至于富平,都已经几近完毕。虽然富平暂时并未处于李铮的直接统治之下,李铮也没有派遣管理团队接管富平政务,但毕竟驻军了。而富平又紧邻灵州,早晚都是李铮的囊中之物,所以对于一切的基础——农业,李铮也十分关注。

当然,这次春播,只是普通的粮种,并非参麦。参麦在去年冬季就早早的全都种下了,还差两个多月,差不多都可以收割了。

不过不管怎么说,能在平安的环境下,安安心心的种田,对于灵州、富平二县的普通庶民而言,也是一种难得的幸福。

这两个月中,李铮的自身的力量进步斐然。

其实对于李铮而言,有着足够的底牌,只要基础打好了,发展的势头自然是一发不可收拾。

比如战骑。

每半个月,李铮都会回草场一趟,将驯兽场中累积起来的野兽都合成战骑。到现在,青甲战骑也有了八十余头,算上一些刚刚出生的小家伙,略略超过了百头。

而山岳狼骑的规模,直接翻了一番,达到了三百头,能够随时调用出战的,至少有两百头!

又比如李铮麾下的士兵,算上经历过真正战争的精锐,已经超过七千人!其中战骑兵、战马轻骑、着甲精锐步卒,合计已经达到了四千!

这股力量,已经不算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