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页(2 / 2)

仅仅一个月,还未至年关,经过统计并安排妥当、组建成村落的流民,就达到了十几万人!

这十几万人被安置在北地、安定这两个地广人稀的郡治下,按照人际关系,组建起了超过三百的村落,因此,也新增设了十几个乡级治所。

而且随着凉州的诸多只言片语的消息,以及招募流民处开出的丰厚条件的散播,到了腊月中,流民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荀攸预计,到明年开春三月,按照现在这个速度来算,至少能招募到五十万人!

五十万,几乎将整个左冯翊掏空!

当然,三辅人口最多的地方,是长安附近的郡县,而左冯翊比之北地郡都要地广人稀!

同时,荀攸等人也建议李铮给董卓通通气。

毕竟,大规模人口流失,董卓恐怕也受不了,指不定会做出什么动作来。

李铮倒是不当回事。

董卓现在自顾不暇,听说袁绍等人都已经在招兵买马,准备起兵了。哪里有心思理会这些“琐碎”之事?

于是便不予理会。

另外,随着李铮地盘的扩大,凉州的很多消息也越传越广,引起了周边不少势力的关注,因此,荀攸等人建议李铮限制某些特殊物品的流通。

比如参麦。

参麦的作用有多大,李铮自己明白,荀攸等人更明白。正是有这种高能高产的作物,才能支撑起李铮短短时间内连续数次战争。

如果参麦大规模流传出去,那是资敌,为自己创造强大的敌人。

还有棘皮猪和红玉鸟,也都一样。

对此,李铮也表示皱眉。

红玉鸟和棘皮猪,以及相关的产品,几乎可以说是草场下辖商队的支柱产业,没有这些商品,商队就难以扩张。虽然说从凉州流传出去的肉类,大多数都是经过宰杀的成品,但也有少数是活物。

这些东西流传起来十分容易,关卡又不可能在这方面做出限制,否则让外地来的商队还怎么做生意?

幸而参麦还未进入商业流程,毕竟李铮领地越来越广,对粮食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暂时还没有多余的用于贩卖,但周林已经向李铮提出了这个建议。

考虑了良久,李铮只好把解决方案寄托在系统上。

就像当初为了解决“心灵传递”弊端一样,李铮对系统进行了一番咨询。最后得出了一个简简单单的结果。

李铮大是松了口气。

却原来,竟然可以通过食料研究中心的战骑培养分支,对参麦等默认为战骑食料的作物,进行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