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的确是有道理,李牧一时语塞,道:“既如此,李牧愿聆周先生的高见。”
赵王要想修路,要兼并燕国,怕的是李牧从中作梗,要是周冲能帮他说服李牧,那是最好,忙附和道:“是呀。李将军,你先听听周先生的妙计。”
李牧道声领旨,跟着周冲来到地图前。周冲指着地图,问李牧道:“李将军,你是带兵的人,这地图你看过不知多少回,请问李将军,要如何才能让赵国强大起来?”
将领对地图自然是熟之极矣,这幅地图李牧可以默写出来,瞄了一眼,道:“王上,臣以为欲强赵,必先固赵本,欲固赵本,莫若革除积弊,申明法度,退奸佞,任贤能,如此则赵必强。”
他的确是说到点子上了,只不过他没有读韩非的《说难》,没有理解到说服君主的难处,象赵王迁这样的君主,无能之辈,赵国问题堆积如山了,他却以为形势一片大好,又红又专(说笑),没有问题。李牧的话才说到一半,赵王的脸都拉得老长了。
周冲在心里暗笑李牧毕竟是军人,没有老练的政治手腕,不知道此时此情此景说这话只能适得其反,笑着开口,道:“周冲是秦人,不是赵人,本不该多言,只是现在周冲在为赵计事,不得不言,不当之处,还请王上、郭大人、李将军不要见笑。依周冲看来,赵国的确是有问题,哪个国家没有问题呢?秦国还不是问题成堆嘛,王上一天读那么多的奏章,还不是为了解决问题。”
赵王大点其头,赞不绝口,道:“周先生斯言可为至理!要是没有问题,还要我们这些君王做什么?还要你们这些将军大臣做什么?”
周冲给了赵王个不大不小的马屁,接着道:“周冲认为,赵国最大的问题就是疆域不够广,而非积弊过多,更不是法度不明。不法之徒,哪里没有几个,就因几个不法之徒而妄言赵国积弊,实是过于武断。”
赵王击掌赞道:“壮哉,斯言!”
李牧知道他无意中栽进周冲的圈套了,心里大叫一声不妙。
第九章 李牧论兵(二)
“王上,臣……”李牧就要辩白,周冲哪会给他机会,道:“李将军,我帮你说吧。李将军是要说你所言句句是实,而且你还可以列举出很多例子,是不是?”
李牧正是这样想的,点头道:“正是。”
周冲接着往下说,道:“大凡心有所图者,都会找很多的例子,即使没有的事,也可以造出来,此等之辈叫做小人。当然,李将军忠心为国,从无私情,就是敝国王上都赞叹不已,说要是李将军不是在赵国,而是在秦国,必将大放异彩,只可惜好好一员虎将却侍候一个昏君。王上,外臣失言,外臣失言。”故意说的,装作请罪。
这话太毒了,果如周冲所料,李牧一下跪下来,请罪道:“王上,臣有罪,有罪。”
赵王的脸色都变绿了,心念电转,真想把李牧给杀了,可想到李牧无人能够替代,只得暂时忍住,扶起来,道:“李将军快快请起,快快请起。”
这番做作,周冲看在眼里,心想怪不得当年尉缭的反间计那么容易成功,还不是因为赵王昏暗无能,李牧只是一个单纯的军人,没有圆滑的周全之道,只能一时得到赵王的信任,不可能一世得到赵王的信任。
优秀的将军遇到手眼通天的政客,总是缚手缚脚,原因就在于没有老练的政治手腕,也就是他们不懂政治。这种例子在历史上太多了,多得不胜枚举。李牧虽是一员难得的良将,遇到周冲圆滑的手腕,也只有吃亏的份了。
要是周冲此时要害李牧,只不过数言之劳罢了,不过周冲对李牧很是钦佩,不忍心他无辜遭罪,不再往下中伤,话题一转,道:“李将军,你以为要如何才能广大赵国的疆域呢?”
第一回合交锋,李牧处于下风,他知道在言词上他不是周冲的对手,也就不再和周冲饶舌,道:“要光是广疆域,莫过于破燕。”
“好,周冲也是这样认为。”周冲赞一声,道:“只有破燕,赵国才能立强。”
对于这点,李牧倒是赞同,道:“燕国不强,历来败于我赵国,早已闻我强赵之名而丧胆。要是能够灭了燕国,我赵国是会很快强大起来。不过,李牧有一事不明,秦国已灭了韩国,为何不向邯郸进攻?”
赵王代周冲回答理,道:“李将军有所不知,秦国要燕国的督亢,每十座城池要三座,秦王的条件高了点,寡人还能接受。”
条件都谈好了,李牧感到脑袋里嗡嗡直响,道:“王上,即使秦国不干预,可也不能把督亢给秦国啊,那可是燕国最重要的地方,没有督亢,得燕国又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