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页(2 / 2)

大秦帝师[校对版] 殷扬 2249 字 16小时前

“是呀!”章邯吃惊地看着周冲,问道:“难道周先生也撞上了?”

周冲差点跳起来,语出惊人地道:“他是李牧将军呀!”

这种可能性秦王他们已经猜到,但是为周冲所证实,仍是一时之间难以置信,无不是惊讶出身。一惊之后,屋里又恢复了宁静,这个消息太具有震慑力了!

第十八章 西线决战(十一)

在秦王灭赵之前,秦军与李牧交手几次,全部输掉,就没有赢过李牧的事情。这给秦军造成了心理阴影,据历史记载,当尉缭行反间计,赵王御了李牧的兵权后,秦国上自秦王下至小兵都喜不自禁,饮酒庆祝,可以想象得到李牧在秦人眼里处于何种地位。

章邯是一个很有胆色的人,也是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居然撞上李牧了,眼睛瞪得老大,嘴巴张成一个大大的圆圈,可以塞下一个鸡蛋了。过了好半天,章邯惊叫着打破沉默,道:“我我我我居然遇到李牧了?”卟嗵一下给秦王跪下,请罪道:“王上,章邯无能,没有抓住李牧,请王上处罚。”

要是抓住李牧,这场战争基本上结束了,他错过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可是,李牧来得太突然,任谁也想不到,就是精明的秦王,料事如神的尉缭也没有想到,不能怪他,他能抓住李牧的亲兵就很不错了,秦王挥手道:“章邯,你起来。这不是你的错,相反,你还有功。你说的第三个与众不同之处,就是李牧出现在了不该出现的地方,是吧?来,给寡人指出你遇到李牧的位置。”

章邯应一声,走到地图,指着地图,道:“就是这里,离我们大营两百来里的雀儿沟。”

秦王想了一下,问道:“你告诉寡人,你去那里的理由是什么?雀儿沟离我们大营太远,你发现了什么蛛丝马迹?”

不得不从心里再次赞叹秦王的精明,章邯如实回答道:“王上,臣一直在想,现在战局对我们是有利,可不在情理之中。”

“哦,说说你的看法。”秦王兴趣大增。

章邯接着往下说:“灭燕固然是赵国变强的最好法子,但是一旦灭燕不顺,或是大秦趁赵军深入燕境再突然攻赵,要是那样的话,李牧一时之间撤不出来,那么西线的司马尚岂不危险?战局的进展已经说明了这一点。臣一直在想,以李牧的精明,他不会想不到这点,良将用兵必虑万全,李牧的援挥迟迟不到,而司马尚又固守待援,那李牧的援军到底在哪里呢?以章邯想来,不会是李牧现在率领的灭燕赵军。”

“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深入敌国之境的赵国很难在第一时间撤出来;第二,即使撤出来了,千里驰援西线,人困马乏,难以对我军构成威胁,一个不好还会给我们吃掉,这是得不偿失的事情,李牧断不会去做。”

一席话的确是切中了要点,周冲他们点头赞同。

秦王问道:“有道理啊。寡人也觉得不太对劲。战争嘛,你设计我,我反过来可以设计你,周先生给赵国下了一个大套,李牧何尝不可以利用这个机会给我们下一个套。”

周冲不无自责地道:“王上,周冲虑事未周,还请王上治罪。”

秦王安慰周冲道:“周先生不必自责。无论怎么说,能把赵国的实力消耗在燕国,这本身就很了不起了。要不是周先生,我们现在不是和司马尚对上,而是和李牧对上,邯郸也不会给我们拿下,赵王也不会给俘虏,这些都是周先生的功劳。”

周冲谦道:“王上,周冲惭愧。”

“章邯,你以为李牧真正的援军会在什么地方?”秦王问道。

章邯无奈地道:“王上,臣一直在找,却还没有找到。”

“你们认为呢?”秦王征询众人的意见。

王翦发表看法,道:“王上,战场形势瞬息万变,一时的成功无关轻重。就目前来看,我军是占了上风,形势不错,不过,要是李牧调度得法,赵军仍有反败为胜的可能。王上,臣以为不论李牧有何高明手段,我们应该抽调出一支军队,准备应付不测之变。”

万全之道,虑得很远,是一个稳妥的法子。秦王点头道:“王将军想到前面去了,这是必要的。这事,就由王将军去办。但是,李牧援军的位置,我们还是要找到,这毕竟才是我们最大的威胁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