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页(1 / 2)

大秦帝师[校对版] 殷扬 2605 字 8小时前

李牧有些不服气地道:“我败得有点窝藏,要是我把军队集中起来,胜败之数还难预知。”

对于这点,没人敢说不,历史上正是因为赵国集中了所有的兵力,李牧才阻挡住了秦国的进攻,这次赵军给分成三个部分,一部是西线的司马尚,一部分是李牧带去灭燕的,还有一部分就是代兵,给秦王各个击破。

周冲呵呵一笑,道:“将军不必不服气。将军之才周冲不得不叹服,请将军恕周冲直言之罪,依周冲所见,即使将军把所有的赵军全部集中起来,也是必败无疑。原因嘛,很简单,赵国就靠将军一人支撑,正所谓独木难支大厦是也。”

“反观我大秦,有王翦、蒙武、内史腾、蒙恬、王贲这些良将,而谋臣更不是赵国所能比,缭子先生、王敖、李斯、韩非、甘罗,济济一堂。甘罗年仅十二岁,一出你们赵国可是丧失数十城。王敖先生一到齐国,就败将军唇亡齿寒之功。”

“以将军一人之力,能与我大秦相抗?即使大秦不能在战场上击败将军,难道就不能行使反间计?将军正是顾忌反间计,才与我订下君子协定。”

秦国是人才济济,连一个童子都是人才,赵国又有几个拿得出手的人才?李牧哑口无言。

“周先生真是过谦了,还有你周先生,都是我大秦的人才!”秦王笑道:“将军可愿为寡人效力?”

“王上,外臣是赵人!”李牧回答。如此说来,他还是不愿降了,秦王脸色一变,只听李牧接着道:“王上,外臣以为王上取天下正此时。”

秦王哈哈大笑,道:“李将军所言,正合寡人之意!”

李牧虽仍是以赵人自居,已给秦王出主意了,只要假以时间,赵人之心淡去,就会归降,秦王哪能不高兴。

第二十一章 杀郭开(上)

“臣郭开恭迎王上,王上万年无期,万年无期!”郭开对坐在王座上的秦王恭恭敬敬地施礼,额头触地,恭敬到了极点。

对于郭开来说,他这个赵之遗臣虽是为秦王做过很多事情,但他还不算真正的秦国臣子,第一次见到秦王,这礼数自然是不能缺少。

“起来吧!”秦王一挥手。

郭开说声“谢王上!”喜滋滋地站了起来。

秦王扫视一眼那些直挺挺站着,却不向他施礼的赵国遗臣,道:“你们为何不向寡人施礼?你们尽忠的赵国已经没了,成了大秦的邯郸郡,你们尽的是哪门子的忠?”

赵王虽是无能,但赵国大臣的骨头特硬,特别是那些文臣,骨头不是一般的硬,申无忌就是其中之一,一步站出来,指着秦王喝道:“嬴政,你亡得了赵国,却亡不了我们心目中的赵国,赵国虽亡可在我们心里却是永世长存。”

大破李牧,赵国的战事基本上结束了,秦王以胜利者的姿态来到邯郸,处理政事,自然是要见赵国遗臣,想招降一批,没想到一见面就给申无忌当众申斥,直呼其名。秦王双浓眉一轩,猛地一下站起,冷笑道:“申无忌,寡人欣赏你的气节,但是寡人鄙夷你的愚忠。寡人问你,赵国为什么会亡?”

“天要灭赵,我能奈何!”申无忌仰天长叹,双泪长流。他的表现立即得赵国群臣的响应,无不是涕泪俱下,沾湿衣襟。

这些遗臣虽是愚蠢,不明赵国灭亡的真正原因,归之于天意,太搞笑了,但是他们的悲愤之情却是实实在在,周冲都不禁为之鼻子发酸。

秦王哈哈大笑,驳斥道:“申无忌,听了你的话,寡人又多明白了一个赵国灭亡的原因。你不明白,寡人就让你明白明白。先前,寡人以为赵国的灭亡是赵王的无能,不能把赵国的所有力量拧成一根绳,现在寡人知道了,还有你们这一班无能、只知愚忠的臣子。”

“寡人以为赵国之亡不外三个原因:赵王无能,不能聚贤使能,所用的不是你们这些无用的臣子,就是贪婪奸佞,则其一也。赵国之亡非战之过,三军将士用命,打得很不错,李牧司马尚打出了赵国的威风,若论军队实力赵国不在我大秦之下,而大秦胜赵国亡,问题在于赏罚不行,朝令夕改,此其二。第三嘛,就是你们这些只会空谈而无实用的书呆子们把持了朝政,整天就知道清议误国,谈你们那些狗屁不通的帝王之道,却无一点经国之才,无力退我大秦之兵,就归之于天意,怎么不想想自己的德才是不是有缺失。”

战国时期,清议横行,读书人一天到晚只知道谈他们的帝王之道,开口先王之法,圣贤之道,闭口法先王,引经据典,可一旦落到实处却是一点用处也没有。周冲生活了这么长时间,对此大为反感,听了秦王之言,在心里叫好。

申无忌冷冷一笑,不屑之极地道:“嬴政,你行霸术,驱虎狼之师,残害诸侯,不行圣人堂堂之阵,却行诡道,虽得一时之利,必不长久,已种无穷祸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