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页(1 / 2)

大秦帝师[校对版] 殷扬 2651 字 8小时前

周冲好整以暇,呵呵一笑,道:“请问丞相,周冲说什么不逊的话了?请问丞相,黄歇是怎么死的?周冲给丞相讲过的有人偷天换日,以有孕之妇人进于楚王之前的故事不会是真的吧?难道黄歇是丞相害死的?难道把太后进于先王之前的就是丞相?”

一连串的质问,句句是李园无法回答的事实,也是他最害怕的事情,没想到周冲当着这么多人的面问出来,李园心里的惊恐不是笔墨所能形容,脸色苍白,浑身发抖,眼睛瞪得象铜铃,指着周冲,嘴巴张得老大,就是说不出话来。

周冲还是一副处变不惊的样子,继续问道:“丞相何必这样呢,周冲只不过是问问罢了,丞相又何必当真。人若没有作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打门,丞相如此惊恐,看来负刍所言之事必然是真,这个楚王真非楚国先王之血脉。”

不用周冲给出结论,楚国群臣见了李园的样子也知道假不了,顿觉他们以往以为负刍是胡说八道真是太天真,忠心于这个楚王太不值了。也不知道是谁说了一声“走,快走,去迎接王上!”作势就跑。他们说的王上是指负刍了。

还没跑出两步,一队执刀武士出现在门口,直闯进来,两人对付一人,把那些楚国群臣全给看住了。

有两个武士直朝张良行去,周冲喝道:“住手。”走到张良跟前,道:“子房是大秦的大功臣,不得无礼。”武士方才退了下去。

周冲环视楚国群臣一眼,道:“诸位大人:既来之,则安之!各位大人既然来到大秦军中又何必回去呢,这里有吃有喝,又不会饿着你们,不会渴着你们,就留下吧。”

楚王结结巴巴地问道:“周先生,你要干什么?”

周冲笑道:“告诉你吧,周冲奉大秦王上之命,前来楚国扫除秽气,还楚国以安宁。你不是楚国先王的血脉,又何必苦恋着这个位子呢?来啊,把他的王冠王服全扒了,给他一套老百姓的衣服。”

武士依言而为,把楚王的王冠王服全扒了,换上一套粗布葛衣,俨然一个土包子,哪里有一点王者之气,吓得直哆嗦。

周冲走到傻站着的李园跟前,笑道:“丞相何必惊慌呢,你放心周冲会向王上进言,看能不能留你一条性命。”

李园惊醒过来,喝道:“周冲,你这个小人,明明是要灭我大楚,却打着助战之名的旗号而来,你真是个小人!呜呜,我李园瞎了眼,居然把你这个小人当成君子,我好恨,我好恨!”急火攻心之下,嘴里流出血来。

周冲一点也不动怒,呵呵一笑,道:“丞相还是消消火把,别把身子气坏了。至于周冲是君子,还是小人,后人自有定论,就不用丞相来评判了。你也不想想,大秦统一天下之势早成,山东五国尽灭,大秦王上会让楚国飘摇在外吗?我们本来打算发兵五十万前来灭楚,没想到你请我们前来,还给我们辎重物资,这样的好事大秦没有理由拒绝吧?”

李园指着张良,恨恨地道:“张良,你误国呀,你误了大事呀!”

周冲哈哈一笑,道:“丞相不必动怒,不必迁怒于子房,这都是你辨事不明,判断有误,子房不过是提议而已,究竟用与不用还不是你拿主意嘛,你怎么能把这错失推到子房身上呢?不能正视自己的错失,把错失全推给别人,不能把功劳留给别人,抢别人的功劳,这就是你失败的原因所在,好好想想吧。”

这话不是强辩,象这种事情责任张良也是有的,但主要责任还是在李园,谁叫他是最终决策者呢?他不点头,此事能成吗?

李园奇怪问道:“你为什么给张良说话?”

张良笑道:“好叫丞相得知,张良与周先生相交莫逆,奉周先生之命而入楚,维持楚国的僵持之局。张良幸不辱命,维持楚国之局直到大秦王上灭楚为止。”

李园恍然大悟,道:“你明明是要配合周冲进军,就出了搬秦军助战的主意?我李园真是蠢呀,真是蠢呀,蠢到家了!”一口鲜血喷出来,仰天便倒,气绝而逝。

也不知道李园是给气死,还是给如此阵仗吓死的!

第三十二章 灭楚之战(八)

“子房,来,干!”周冲举起酒杯,和张良碰了一杯,一饮而尽,道:“与子房共饮,诚人生乐事。此时言欢甚好,周冲本不该言及其他,只是你我都是为天下而奔波之人,自是不能不顾及天下,周冲是不得不言。”

张良指着周冲,笑道:“周兄,你还真是扫兴。你来到楚国我本该尽下地主之谊,请你喝上一杯,只是诸事繁多,总是不能如愿。现在,事情都办好了,好不容易聚在一起小酌数杯,又你提国事,俗,俗不可耐!周兄时刻不忘天下之事,张良感佩,周兄有话直说。”

周冲指着张良笑言:“好你个子房,明明和我一样想法,却把我周冲说成俗人,好象你是神仙,不食人间烟火似的。我没有其他的事,只是有点好奇,子房是如何说动李园,要他向大秦搬救兵。”

张良呵呵一笑,道:“这有何难。路修好之后,李园马上派人去了岭南,我抓住机会给他说派兵岭南固然是好事,等到平定岭南,也需要几年时光吧,这时间还是长了点,不如向大秦求救兵来得快。我提醒他,大秦的条件可能会很高。李园只想着早点完事,对于条件倒不在意,马上就派人去了。后面的事,你都知道了,就不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