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页(1 / 2)

大秦帝师[校对版] 殷扬 2907 字 8小时前

扶苏接过话头,道:“所以,大秦决不能允许在周边出现一个足以对大秦构成威胁的强大国家,如有必要,大秦不惜一战。”

这话已经是“底牌”了,冒顿知道问题严重了,他所有的行动,他对大秦的一再让步,就是为了避免大秦感到威胁,在他没有强大前就和他开战。现在,扶苏亲口说出这话,他不得不回应,笑道:“太子请放心,大匈奴就是无论怎样强大,也不会有大秦那样的实力,这点很明白,太子是个明白人,自然看得明白。”

陈平接过话头道:“这只能说你们匈奴现在没有这个实力,却不能说明将来没有这个实力。大单于现在要是吞并了东胡,那么匈奴的实力就会成倍增长,对大秦的威胁将是日趋严重,我们这些谋国者不得不谋万全,匈奴可以要东胡的金帛子女马匹,绝不能占东胡的土地,这点大秦的态度是非常明确的。”

蒙恬把茶杯放下,猛地站起来,道:“所以,东胡是恢复也得恢复,不恢复也得恢得。若是大单于不同意恢复东胡,那么蒙恬只好做对不起大单于的事情了。”

原本很好的谈判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须罗他们很是紧张地按在刀柄上,瞄着周冲和扶苏他们,在寻找下手的对象。

冒顿却安坐不动,长声大笑道:“蒙将军要如何对付我冒顿?现在就擒住我吗?”

第七章 不战而获(九)

扶苏哈哈一笑,道:“大单于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华夏礼仪之邦,从不做这种小人之事。我们是衣裳会,本太子可不想看到匈奴的后人找我们华夏报仇,做出曹沫执桓公之事,所以大单于请放心,我们绝对不会扣留大单于。”

现在就扣留冒顿的确可以省很多事,但是仔细想想这只能是得一时之利,而埋下仇恨的种子。冒顿与一般的少数民族领袖不同,他不仅仅是政治领袖,还是匈奴人的精神领袖,正是在他的率领下打败了不可一世,在匈奴人眼里不可战胜的东胡,他已经成了匈奴人的精神寄托。要是现在就扣留冒顿,无异于让所有的匈奴人仇视华夏,无不愿为冒顿报仇,那样一来北部边疆真的就很难安稳了。

再者,现在的冒顿和大秦还没有抓破脸皮,他还在尽力维持两国之间的友好局面,现在就动手扣留他,于情于理于义都说不过去,会给后人指责,这种历史罪名是任何一个政治家不得不顾忌的东西。

最现实的考虑就是只要秦朝的战略布局一完成,和匈奴开战,结局是肯定的,匈奴必败无疑,又何必急在这一时。要知道,在战场上击败冒顿和现在就擒住他,对匈奴人的精神感受是完全不同的。在战场上凭真刀真枪打败冒顿,那只能让匈奴人觉得冒顿是技不如人,非大秦之过,他在匈奴人心中的地位就会下降很多,现在就抓他,反而使他的地位一跃千丈,于将来控制匈奴部族很不利。

最后一个问题是周冲这个现代人深知北方问题对中国的困扰有多么严重,可以这样说中国存在多久,北方少数民族的骚扰就持续了多久。正是因为北方少数民族对北方边疆的袭扰,让历代王朝伤透了脑筋,明朝为了对付北边的蒙古残部,不得不放弃了郑和七下西洋的强大舰队,诚使后人痛心。

为了稳定北方,历代王朝都是采取双管齐下,威德并济之策,现在抓住冒顿只能失去北方少数民族之心,更会让那些有心投奔大秦的人望而却步。

正是基于这些考虑,在商量该不该趁机抓住冒顿的问题时,周冲是持反对意见。这是抓住冒顿的千载难逢的良机,在反复权衡之后,众人一致决定还是不动手的好,虽然日后要负出一定的代价,但可以得到一个稳定的北疆,这才是最重要的。

须罗他们根本就不相信扶苏的话是真的,还在打量着周冲他们,心想该如何把周冲或者扶苏劫持在手,用作脱身的护身符。

冒顿相信扶苏的话是真的,因为他也认为秦朝现在抓他的时机不够成熟,笑道:“礼仪之邦就是礼仪之邦!”

蒙恬冷笑道:“我蒙恬还不致于做小人,我要凭真本事在战场上和大单于打一仗。”

冒顿眼里放光,欣然色动,道:“蒙将军精通兵道,用兵如神,要是以你为对手,放开手脚好好打一仗,无论胜败都是快慰生平之事。只是,这样的机会不会有,大匈奴和大秦友好着呢,哪会打仗呢。”

前半句是真心话,后半句是形势所逼不得不说的面子话。

蒙恬礼节性地谢一声,道:“不,大单于,机会已经来了。”

冒顿眉头一轩,心里着实吃惊,他现在最怕的就是和秦国开战,听了这话他能不惊吗?装作不知原委,问道:“蒙将军何故出此言?”

蒙恬面容不变,道:“大单于有所不知,太子已经调兵遣将,摆开了阵势,要是大单于不同意恢复东胡一事,我们只好开打了。”

“啊!”须罗他们也是想不到秦国会来这一手,无不是惊讶不置。

冒顿忍住心惊,笑道:“将军说笑了。这打仗我还略知一二,以我们大匈奴的实力,和大秦打一场大战是不够,要是在东胡之地,在这里打上一仗,本单于还有点自信,不会落于下风。”以他想来,他率举国之兵进入东胡之地,就是秦军的动作再快也可不能快到哪里去,也不可能调集多少军队,真要打起来胜算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