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页(1 / 2)

大唐酒徒[校对版] 格鱼 2398 字 9小时前

如果是这样的话,在适当的时机,裴宽为首的庆王党,会再次提起立储之事,皇帝就是再无意立储,也难以阻挡朝廷的礼法和李唐皇室先祖立下来的“家规”。立储乃是关乎江山社稷的大事,哪里有皇帝不立储的?除非皇帝当真能长生不死。当今皇帝已经在位20多年,不论从哪个角度看,立储都不宜再拖延了。

或者说,裴宽和李琮在将李隆基的军。

这事儿倒也暂且休提。

最近,李琮正在考虑另外一件事。受府中一个谋士淳于信的“引导”,李琮贪婪的目光瞄准了萧家的产业。萧睿已经“完蛋”,萧家就只剩下李宜等几个软弱的女子,萧家诺大的产业真是令人眼红啊!如果,如果李琮能“继承”了萧睿庞大的产业,这对于他的皇权之争,无疑会有巨大的助力。

“殿下,小人已经查清楚了。萧家的产业一共分为三部分。其一是原先剑南道鲜于仲通名下的产业,共有粮号、茶肆、酒楼、钱庄、青楼等商铺百余处;其二是酒徒酒坊,酒徒酒坊以长安、洛阳和益州为中心,共在大唐各地开设分号60余座,经营遍布大唐以及西域、吐蕃、南诏和新罗等蛮夷之地;其三,萧家还经营从岭南产来的糖,如今已经渐渐要取代山南魏家成为大唐第一糖商……”一个中年男子恭谨地站在李琮跟前,小声道,“萧家家资不止千万贯啊,殿下!”

李琮倒吸一口凉气,他虽然知道萧睿有钱,但却没有想到,萧睿竟然这么有钱,简直富可敌国啊!

他冷冷一哼,“难怪萧睿一下子就捐出军饷数万贯……”

顿了顿,李琮又沉声道,“淳于信,本王虽然有心要吃下萧家的产业,但萧家目前毕竟还是咸宜公主在主事,如果咸宜找到了父皇那里,就怕是本王也不好说话……”

那叫淳于信的谋士笑了笑,上前一步低低道,“殿下,淳于信有几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你说。”

“请问殿下,在殿下心中,是亲情摆在第一位还是殿下的大业摆在第一位?”

“废话,本王当然重视骨肉亲情,但这跟本王将来……并不冲突!”

“既然殿下这样说,淳于信就斗胆直言了。萧家产业巨大,而萧睿一死,咸宜公主等人不善于经营,自然就不再将产业抓得那么紧……如果这个时候,殿下果断出手,就会用很小的代价取得萧家的产业——至于咸宜公主,过一段日子殿下不妨上奏皇上,让咸宜公主另行婚配便是……”

“继续说下去。”

“殿下,殿下可知萧睿的产业都由一个名唤孙公让的商贾来运营?据淳于信探查,酒徒酒坊中有四成份子归孙公让所有……”

李琮的眼前一亮,缓缓起身沉声道,“淳于信,你的意思是让本王向那个孙公让下手?”

“是。不过,殿下,此事由淳于信出面就可了。”

“……淳于信,这事儿你要是给本王办成了,嗯,本王定然会荐举于你,为你谋一个七品的官职。”

淳于信脸上压抑不住内心巨大的喜悦,急急躬身下去,颤声道,“多谢殿下恩典,淳于信必为殿下肝脑涂地死而后已!”

李琮嘴角浮起一丝笑意,摆了摆手,“跟着本王做事,任何人都吃不了亏。”

淳于信本凉州士子,因没有背景和靠山,5年前赶赴长安参加科考落第。第二年,第三年,连续两年仍然没有获得他梦寐以求的晋身通行证。万般无奈之下,他经人推荐,投入了庆王府,做了一个清闲的差使,平日里为庆王府写写文书处理些杂物之类。如果照这样下去,他这一辈子也不会有什么前途。

可前不久,他的机会来了。

他无意中写下的一首怀才不遇的诗,让来庆王府的户部尚书裴宽看到。裴宽时爱才之人,见淳于信诗间文笔清雅颇有灵气,就向李琮推荐了淳于信。经过一番“测试”,淳于信就一跃成为李琮身边的少数几个幕僚之一。

而谋划侵占萧家产业,便是淳于信成为李琮亲信后的第一场行动。成,则是他成名翻身的机会,而不成,大抵他这辈子也就完了。甚至,还会有杀身之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