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惠妃妩媚的脸上微微笑了笑,也没有说什么,只是坐起身来,轻轻地整理着自己的衣裙,眼前却浮现起一张年轻的、英挺的、嘴角总是浮现着淡淡微笑的脸庞。
武惠妃的心里一颤,情不自禁地发出幽幽一叹,缓缓站起身来。
※※※
红日高悬,被吐蕃人袭占过后的膳州城一片狼藉,城门洞开,进出城门的官道上到处是吐蕃掳掠后的痕迹。城楼上,大唐的旗帜或被烧毁,或者直接倒落在地,被无数吐蕃士卒践踏成肮脏的布条。
膳州守军一部退往原州,一部死在了吐蕃军马的铁蹄下。李琮叛乱,已经让膳州守军惴惴不安,突然又冒出一支上万人的吐蕃大军侵袭,仅有2000守军的膳州城焉能不破。
但吐蕃人在膳州一带只呆了两天,便仓惶退走,只留下了一座饱经蹂躏的空城,留下数千惊魂未定的膳州百姓。
但膳州百姓惊惶的心还未完全平静下来,又突然有一支数万人的大军铺天盖地的从吐蕃境内开拔过来,黑色盔甲杀气腾腾,陌刀长枪林立来去纵横。
……
……
萧睿率领的2万安西大军终于急行军奔出吐蕃境内,赶在原州大战之前赶到了膳州。但出乎诸将意料之外的是,萧睿命令全军在膳州休整,并没有直接开赴原州一线,参与唐军与李琮叛军的决战。
萧瑟的秋风漫卷着天地,天色极其阴沉。萧睿昂然站在膳州城楼上,凝望着乌云深重的原州方向。那里的云层阴霾格外浓重,似乎正不断有黑色的杀气从大地间升腾而起,冲上云霄。
封常清、李嗣业、李光弼和令狐冲羽四人一字排开,默然站在萧睿的身后,面面相觑,都琢磨不透萧睿的心思到底为何。尤其是封常清更加难以理解,如果说萧睿不愿意参与平叛,那又何必千辛万苦地穿越吐蕃高原急行军赶到膳州;但如果说萧睿急于平叛立功,但大军到了膳州,他却让大军按兵不动起来。
李嗣业和李光弼毕竟跟随萧睿日久,知道自家这郡王心中自有决断,心里虽然疑惑但却还是能沉得住气。令狐冲羽就不用说了,他完全就以萧睿马首是瞻,萧睿的命令无论对错,他都会冲在前头。
只有封常清还是忍不住缓缓上前,轻轻道,“郡王……”
萧睿淡淡一笑,“常清,你不必急躁。我军刚刚急行军出得吐蕃,人困马乏,士卒需要休整,我军暂且在这膳州休整上2日再说。”
封常清还没有来得及回话,萧睿又转过头来望着令狐冲羽淡淡一笑,“冲羽,长安可有消息传来?”
令狐冲羽点了点头,走过去俯身在萧睿耳边小声说了几句。
说完,令狐冲羽匆匆纵身下了城楼,转眼间就消失在呼啸的大风之中。
“嗣业,你马上派人去原州一线查探军情,李琮叛军与朝廷大军在原州这一战,无论谁胜谁败,都速速回来报我。”萧睿摆了摆手。
“末将遵命。”李嗣业手中的陌刀一闪,也昂昂然大步走下城楼。
“郡王……”封常清听完萧睿的话,心里暗暗吸了一口凉气,心道这萧郡王莫非是想留在膳州旁观原州一战?
察觉到封常清心里的震惊和疑惑,萧睿的脸色也渐渐阴沉下来,他长出了一口气,一声轻轻地叹息瞬间淹没在风声之中,“常清,光弼,这战局不是你们想象得那么简单……李琮叛军或者会拿下原州!”
封常清一惊,“这,这,郡王,那怎么可能?”
萧睿神色淡然,默然不语。
在他的身后,久久保持沉默的李光弼喟叹一声,“封大人,郡王所言不错。光弼也以为,原州一战,李琮叛军胜算太大……我军借道吐蕃千里奔袭士卒疲倦,贸然开往前线,恐怕会被李琮大军吃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