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的重要性更不用说了,有了权力,就能做很多事,可以安插人手,可以培植势力。
势力,这是根本,唯有自己有一帮子忠诚可靠,而又富有才华的人手,这帝位才稳当。
“名望、权力、势力,这三样中,名望不过是起步,权力不过是手段,势力才是根本。”李隆基接着想道:“要想成名倒是不太难,只要给我机会,我就能成名。最难的是培植势力。我最好是建立军功,只要我立下军功,就能拥有权力,就能培植势力。”
唐朝是以武立国的王朝,唐朝的战争特别多,灭掉的国家也特别多,因而,唐朝对军功特别重视,不少宰相都是由军功起家,最后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
由此可见,军功对于唐人的重要性了。
若是李隆基能立下军功的话,那就太好了,他要权力有权力,要培植势力也是事半功倍。
“最好,我能掌控一支大军,那就万无一失了。”李隆基眼睛特别明亮。
军队的重要性更不需要说的,伟大领袖说过“枪杆子里出政权”。只要掌控一支大军,那就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谁要是敢说三道四,就拉出军队干一仗再说。到那时,谁敢不忌惮李隆基?就是武则天也得哄着他。
“一年!我只有不到一年的时间!”李隆基感到任重而道远。
李旦这皇嗣是虚的,要名望没有名望,要地位没有地位,要权力没权力,更别说势力了。说到底,他就一只待宰的羔羊,随时可能被掀下来。李隆基要想在一年内改变这一切,保住李旦的皇嗣之位,可以说很难,不比登天容易。
“我们家为武氏眼中钉,处处打压我们,我要想立下军功,这需要等待机会。”李隆基眼珠转动,思索道:“机会,我等得起。在等待机会的时间里,我可以先成名。”
第十二章 低调不成就高调
李隆基坐在一棵大树下,高力士侍候在侧。五岁的李隆悌象个皮猴子似的,在李隆基身上爬上爬下,三哥长,三哥短的叫得好不亲热。
李隆悌特别粘李隆基,一有机会,就会缠着李隆基。
“楚王,吃药了。”高力士把青蒿汁递给李隆基。
青蒿,这种连牛都不吃的杂草,经过李隆基一通说道,竟然成了“神药”,武则天亲口下旨,要李隆基接着用青蒿治病。
现在李隆基不用再象第一次那般,直接吃,有了高力士,他把青蒿榨出汁,再加入武则天赏赐的天竺糖,这就好喝多了。
李隆基接过,一口喝干。
“楚王,糖。”高力士左手接药盏,右手递过一块天竺糖。
天竺糖制作很精细,不是白糖,与市面上出售的黄糖有些相似,只不过比起黄糖更加精致,纯净透明,而且,非常甜。
李隆基接在手里,看见李隆悌在舔嘴唇,笑着道:“六弟,你吃。”
“不。”李隆悌摇头,道:“这是三哥吃药压苦的,我不能吃。”
虽是在摇头,却是极度渴望,眼里一片火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