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三思虽然想反对,却是不可能有人支持,只得闭口不言。
“好,此事就这样定了。”王孝杰也不征求李隆基的意见,直接决定了。
“楚王,这率军回神都之事,就交给你了。”王孝杰冲李隆基道。
“大帅,我有话说。”李隆基点点头,道:“大帅此次深入大漠后,务必要大张旗鼓,要宣扬华夏兵威。一定要把九姓铁勒和回纥肢解了。”
“肢解?好主意!”张说大声赞同,道:“这次大战,九姓铁勒和回纥并未派军助战,他们是在观望,不可不惩。肢解之后,他们的实力就会变弱,漠北就不会再有战事。”
“嗯。”王孝杰重重点头,大为赞成这话,道:“本帅深入大漠后,若是他们敢说个不字,本帅就灭了他们。”
有王孝杰这员名将来做此事,相信九姓铁勒和回纥不敢有异议。
“第二件事应该派十五万大军进入西北,做好对吐蕃大战的准备。”李隆基接着道。
“派这么多?”王孝杰一愣。
“突厥这次南侵,杀我百姓,是因为大食鼓动的结果。”李隆基剖析,道:“大食即将东进,与大食一战不可避免,在开战之前,我们一定要做好万全准备。要想与大食打,首先就得保证河西走廊的安全,要想河西走廊不被威胁,就要收回大非川,与吐蕃这一战早晚要打。我们得早做准备。”
阿拉伯帝国就是个幽灵,这次突厥南下就与之有很大的关系。与阿拉伯帝国大战不可避免。要想与阿拉伯帝打,必然是从西域出兵,而河西走廊又是西域连接中原的通道,绝对不能被威胁。
要想保证河西走廊的安全,最低条件是夺回大非川,也就是现在青海的青海湖一带。
最好是把吐蕃给灭了,当然,这不太可能。
“有理。”王孝杰重重点头,大为赞成,道:“我这就给陛下上奏,调十五万大军去西北。”
“第三件事,就是趁我们这次大胜之威,把契丹彻底解决了。”李隆基眼中精光一闪,道:“在我们与突厥大战之时,契丹有异动,想要征服松漠之地。若是不把契丹解决了,就是留下了后患。”
“赞成!”一片响应声响起。
第四章 契丹灭亡
契丹盘踞松漠之地,以为唐朝鞭长莫及,一直对边关多加滋扰,让边关百姓不得安宁,其危害虽然没有突厥大,也是当时东北方向的最主要边患,若能解决掉契丹的话,是无上美事,可以让唐朝的边关更加安定。
再者,若是解决了契丹,就能让唐朝更加专注于对付阿拉伯帝国,从战略层面看,也是必要的。
李隆基之所以要解决契丹,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契丹会在唐末宋初坐大,成为北方的主要边患,决不能容忍,还是趁唐朝大胜之机,顺便把契丹解决了。
“朝廷多次出兵攻打契丹,虽然多有胜仗,却是不能彻底解决契丹,实为一大隐患。如今,我军大胜,趁着我军兵锋正锐的良机,大举出兵,攻入松漠之地,定能尽全功,一举而灭掉契丹。”王孝杰眼中精光闪闪,道:“我之意,出兵宜早不宜迟。”
“大帅,末将愿领兵。”武三思噌的一下站起来,大声请命,一脸的期盼。
此次与突厥大战,诸将皆有大功,唯武三思无功,他自认为脸上无光,想要趁此机会捞点军功。
“嗯。”王孝杰眼中光芒四射,盯着武三思,久久不语。
“大帅,不可。”立时有将领反对:“假梁王,你会带兵么?弟兄们会听你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