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唐朝的宰相,人们就会想到房玄龄、杜如晦两人,很少有人想到姚崇。其实,姚崇才是开元盛世的真正推手,和魏征推动“贞观之治”一样。
可以这样说,若是没有姚崇,没有姚崇十事,就不可能有开元盛世。
“陛下英明。”姚崇所言,句句属实,正是唐朝眼下的弊端所在,以后的施政围绕这十事进行,那是应该的,群臣全部赞同。
就是与姚崇不对付的张说,也是重重点头。
“你们还有甚事要说?”李隆基问道。
群臣你望望我,我望望你,没有人说话。
姚崇十事已经说得够好了,没人能说得更好。
李显眼中光芒闪烁,嘴巴张了张,又闭上了,有些犹豫难决。
“七伯,你可有话要说?”李隆基看在眼里问道。
群臣的目光齐刷刷落在李显身上,人人有些惊奇,李显这个软蛋还能有甚高明主张?
“陛下,能不能给宗室遇害子弟恢复名誉爵位,再厚葬?”李显想了想,一咬牙道。
他一双眼睛瞪得老大,死死盯着李隆基。
第六十一章 张说论兵
武则天要代唐,首先就要对付李唐宗室,她对李唐宗室大开杀戒,杀了不少宗室子弟。
武三思和武承嗣更狠,二人更是有把李唐宗室斩尽杀绝的主张,在他们的经营下,李唐宗室死伤惨重,到如今,能活下来的没有多少人了。
就是李旦和李显两人,之所以能活下来,不因为别的,只是因为他们是武则天的亲儿子。要不然的话,他们能否活下来,谁也说不清。
就是这样,他们两人也是历尽千辛万苦,倍受折磨,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尤其是李旦,更是武三思和武承嗣的眼中钉,肉中刺,多次遇险,可以说是九死一生。
对于恢复李唐宗室的名誉爵位,再厚葬一事,有很多人想做,却是不敢提。
李旦一脸的恍然,却是嘴巴张了张,又闭上了,看着武则天。
这事儿,不是他没有想过,他很想做,只是他不敢做。因为武则天虽然退位了,积威还在,李旦对这个母亲还是害怕。
刷!
群臣的目光齐刷刷落在李显身上,虽然不乏赞赏,更多的是担忧。